3月是雨水相对比较多的一个月份,此时气候潮湿、阴冷,身体也难逃湿气的侵害.
很多人会出现昏昏欲睡、身体沉重、肠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肤起疹子、雀斑加重等等湿气重的表现。
中医认为:湿气不除,后患无穷!因此3月是为身体除湿很关键的一步。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祛湿呢?小郎中今天就为大家分析一下!
春天湿气大涨
不除百病丛生
湿是什么?
形象的说,湿是咱们身体的垃圾,是粘滞的脏东西!体内有垃圾,必然影响咱们身体整体的健康情况。
湿,有两种,一个是自然界的湿邪(外湿),另一个是身体自己产生的湿邪(内湿)。
外湿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比如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驱风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时半会儿很难祛除。
现代人贪凉、熬夜、不爱运动,脾胃越来越虚,由此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脾的运化功能受到伤寒,水湿聚积体内,形成内湿。
凡有内湿的人,一旦遇到湿度大的环境,里应外合,极易引发身体不适。而且有内湿的人,吃再多补品都如同隔靴搔痒。
因此,春季祛湿是调理慢性病、拥有健康身体的基础,如何有效祛湿呢?
健脾祛湿——四神汤
中医认为,除了自身所在的生活环境之外,身体脾胃的运化功能才是我们祛湿的根本利器。因为脾胃虚,湿气才能产生,所以杜绝湿气生成之源才是关键!
“四神汤是中医著名的健脾祛湿食方,其中“四神”是指:
薏仁、莲子、山药、茯苓
”这四位“神仙”,汇集在一起后互相补遗,制成的汤水对人体具有健脾、养颜、祛湿、降燥等诸多益处,几乎发挥出了“无敌”的功效,四神之名当之无愧。
四神汤的传说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随伺在旁的四位爱臣、由于日夜操劳,加上舟车奔波、水土不服,因此相继病倒,连御医也是束手无策,不久有一僧人帮他们开出了“莲子、薏仁、淮山、茯苓等量炖猪肚”的药方,四位大臣服下这药方之后,果然立即痊愈。
此后,每有官员南巡,皆以此方炖煮食物养身,久而久之,此方便以‘四臣汤’为名在民间广为流传。
当这药方经过流传之后,很多人不清楚‘四臣汤’的由来,并且‘臣’和‘神’的台语发音相同,因此以讹传讹而成为‘四神汤’。
四神汤功效
四神汤,以甘平为主,甘能治水,故能健脾和胃。
山药以补虚为长,茯苓以去湿为长;薏仁有化湿之功,又能清热,因为湿久会化热,变成湿热,薏仁最擅长清湿热;莲子养心安神为首功。
四神汤里不但有茯苓化湿,还有薏苡仁来清热,薏仁还能把湿气转化成津液,又有山药莲子补虚,且能镇水,达到安神之功,使湿气不再为害,从而整体调理身体。
祛湿清热,健脾养胃,美白皮肤,补益心肺,调肝固肾。性平,适宜作为食疗,常常食用之。
四神汤的食谱
煲汤
可以单独煮,也可以加入其它任何你要煮的汤里面,一起煮,因为四神汤的味道是甘淡的,不会影响其它汤的味道。
煮粥
煮粥时,将四神汤的材料切成小丁,配合糯米或大米煮粥,长期坚持。
做糕点
将四神汤材料弄成沫状,少量的加入到面粉里,发酵成馒头包子,也可以混入馅料里或者做成糕点。(注意:四种食材的比例是1:1:1)
单独煮汤剂量为:如学业过重导致食欲不佳者,可增加山药的用量至40克。
睡眠不佳者,可增加茯苓的用量至40克。
小便量少或饮用冷水过多导致小腿容易水肿者,可增加薏仁用量至80克。
白带常呈水带状的少女,可添加芡实(加这一味)的用量至40克。
易心悸不安、忧烦或心浮气躁者,可加重莲子的用量到40克。其它20克左右。
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首都国医名师路志正说:湿非一病、百病兼之。
春天来临湿气重,想要除百病,过一个舒舒服服的春天,那就从祛湿开始吧。
周二坐诊专家:
惠如鲁主任医师国家级名老中医全科专家
坐诊时间:玉泉路店周二上午
中医世家,国家级名老中医,陕西中医学院专家门诊工作。行医40余载工作经验丰富、临床施治灵活、疗效奇特,在全省中医界有很高的名望。
主治:肠胃、消化、心脑血管疾病,肺炎、气管炎、高血压、高血脂、肝胆、前列腺炎及妇科、男科、风湿、骨病、肿瘤等疑难杂症。
擅长:高血压、心脑血管硬化、中风后遗症等
郭伟雲高级理疗师中医蜡疗康复理疗坐诊时间:周一至周六全天
蜡疗,是一种将加热后变成流体的蜡敷在患病部位上的理疗。有止痛、消肿、消炎等疗效。现代蜡疗技术是把中药与蜡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加强细胞膜通透性,减轻组织水肿,产生柔和的机械压迫作用,使皮肤柔软并富有弹性,能改善皮肤营养,加速上皮的生长,有利于创面溃疡盒骨折的愈合,还具有镇痛解痉作用。
主要适用于颈椎病、各种关节神经痛、肩周炎、腰椎盘突出症、关节炎、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疼痛,尤其对静脉曲张、前列腺炎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