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中药学
第十单元 化湿药
一、概述
1.化湿药的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范围
(1)性能特点:本类药物辛香温燥,主入脾、胃经,能促进脾胃运化,消除湿浊,前人谓之“醒脾”“醒脾化湿”等。
(2)功效:其辛能行气,香能通气,能行中焦之气机,以解除因湿浊引起的脾胃气滞之症状。此外,部分药还兼有解暑、辟秽、开窍、截疟等作用。
(3)适应范围:化湿药主要适用于湿浊内阻,脾为湿困,运化失常所致的脘腹痞满、呕吐泛酸、大便溏薄、食少体倦、口甘多涎、舌苔白腻等证。此外,有芳香解暑之功,湿温、暑湿等证,亦可选用。
2.化湿药的配伍方法
(1)使用化湿药,应根据湿困的不同情况及兼证而进行适当的配伍应用。
(2)湿阻气滞,脘腹胀满痞闷者,常与行气药物配伍。
(3)湿阻而偏于寒湿,脘腹冷痛者,可配伍温中祛寒药。
(4)脾虚湿阻,脘痞纳呆,神疲乏力者,常配伍补气健脾药同用。
(5)用于湿温、湿热、暑湿者,常与清热燥湿、解暑、利湿之品同用。
3.化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化湿药物气味芳香,多含挥发油,一般以作为散剂服用疗效较好,如入汤剂宜后下,且不应久煎,以免其挥发性有效成分逸失而降低疗效;本类药物多属辛温香燥之品,易于耗气伤阴,故阴虚血燥及气虚者宜慎用。
二、具体药物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藿香、苍术、厚朴
(1)藿香
性能: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止呕,解暑。
应用:湿阻中焦;呕吐;暑湿、湿温。
(2)苍术
性能:辛,苦,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应用:湿阻中焦证;风湿痹证;风寒挟湿表证。
(3)厚朴
性能: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应用:湿阻中焦,脘腹胀满;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砂仁、豆蔻
(1)砂仁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应用: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脾胃虚寒吐泻;气滞妊娠恶阻及胎动不安。
(2)豆蔻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应用: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呕吐。
3.下列药物的功效:佩兰、草果
(1)佩兰:化湿,解暑。
(2)草果: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4.下列药物的用法:砂仁、豆蔻
(1)砂仁:煎服,3~6g,入汤剂宜后下。
(2)豆蔻:煎服,3~6g,入汤剂宜后下。
5.苍术与厚朴、砂仁与豆蔻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1)苍术与厚朴:厚朴、苍术均为化湿药,性能辛苦温,具有燥湿之功,常相须为用,治疗湿阻中焦之证。但厚朴以苦味为重,苦降下气消积除胀满,又下气消痰平喘,既可除无形之湿药,又可消有形之实满,为消除胀满的要药;而苍术辛散温燥为主,为治湿阻中焦之要药,又可祛风湿。
(2)砂仁与豆蔻:豆蔻、砂仁同为化湿药,具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之功,常相须为用,用治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但豆蔻化湿行气之力偏中上焦,而砂仁偏中下焦。故豆蔻临床上可用于湿温痞闷,温中偏胃而善止呕;砂仁化湿行气力略胜,温中重在脾而善止泻。
练习题:
1.功能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的药物是
A.茯苓
B.白术
C.苍术
D.萆薢
E.威灵仙
2.患者,男,36岁。因应酬太多,倍感疲劳,昨日起怕冷,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腹泻。舌质淡,苔白腻,脉象润滑。用药宜首选
A.麻黄
B.桂枝
C.藿香
D.紫苏
E.薄荷
参考答案:1.C。2.C。
本单元内容较为重点出题点在藿香、苍术、厚朴重点药物的功效与主治,苍术与厚朴、砂仁与豆蔻及相似药物的比较。此部分考题为重点内容,相对较容易,历年来在中基的考试中题型考点变化不大。
今天的知识你们都记下了嘛(*^__^*)贵在坚持哦
最后end阿虎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