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将至,又是一年敷贴时。
“冬病夏治”作为中医学传统特色疗法,它具有疗效确切,无创无痛,容易接受,经济实用等特点。根据中医学理论和“春夏养阳”的法则,对于一些冬季容易频繁发作或仅在冬天才会发作的疾病,在自然缓解的夏季“三伏天”进行预防性治疗和调养,以求冬季减轻症状或不再发作。冬病夏治以中药穴位贴敷为主要手段,适合于数十种疾病的治疗。冬病夏治的应用机理
疾病应时而生,也要择时而治,冬病夏治是与中医学的“天人相应”有着紧密关系。“冬病”一般指在冬季发病或在冬季病易加重的疾病,主要是人体感受寒气侵袭所致的各种疾病。夏季“三伏天”之时,人体阳气最为旺盛,因此“冬病夏治”的关键机制是利用和顺应自然的夏季炎热气候,并用温热的中医学方法治疗寒性“冬病”。医院冬病夏治三伏贴三伏贴主要是在一年之中最热的时节三伏天,利用阳气最旺盛的有利时机将辛温祛寒药物贴在疾病相应的穴位上达到扶助人体阳气激发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主要适应症有以下七类:
1.呼吸道疾病:支气管炎、哮喘、咽炎、扁桃体炎、变异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肺气肿、肺结核等。
2.妇科病:月子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等。
3.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肠炎等。
4.风湿类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5.胃肠道疾病: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结肠炎等。
6.骨伤类疾病:慢性颈腰痛、肩周炎、颈椎病、膝关节病等。
7.亚健康状态:容易疲倦、腰酸背痛、怕冷、吃不下、睡不好者。
根据年三伏天时间
年三伏贴的时间安排如下
开穴:7月6日-7月15日
初伏:7月16日—7月25日
中伏:7月26日—8月4日
加强:8月5日—8月14日
末伏:8月15日—8月24日
注:每次贴敷间隔时间为十天
主要禁忌人群8个月以下的小孩、孕妇、恶性肿瘤患者、肺结核活动期患者、支气管扩张患者、强过敏体质者、感冒发烧者、患有感染性疾病以及阴虚火旺者,不宜进行“冬病夏治”。
治疗时机1.每年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共贴3次(中伏为20天的,可间隔10天加贴1次)。连续3年为一疗程。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和年数。
2.成人每次贴敷时间为2-6小时,儿童0.5-2小时。
注意事项1.药物穴位贴敷后如有局部皮肤出现瘙痒时,不要用手搔抓以防感染。敷贴4~24小时后,局部若有发痒发热,皮肤发红为正常;若皮肤出现水疱,涂烫伤膏或紫药水,或到我院处理。
2.贴敷期间,禁食生冷、辛辣刺激食物,禁食肥甘厚腻食物,禁食海鲜食品。
3.敷贴24小时内患者禁用冷水洗澡,不要长驻低温环境,如实在难耐高温,空调温度不可太低。
4.惧怕皮肤起水疱,或是皮肤有严重过敏的,可告知医护人员,使用不起疱的中药贴敷。
针灸推拿科/康复医学科冬病夏治项目简介
刮痧疗法
主要适用于外感性疾病所致的不适如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各类骨关节病引起的疼痛如腰腿痛肩关节疼痛等。
灸法
主要适用外感表证,如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清涕、咽喉痒痛等。虚寒性疾病如寒咳久咳、哮喘、脾胃虚弱所致的纳差、呕吐、泄泻、风寒湿痹所致的晨僵、肢体麻木、酸痛、腰膝冷痛痿软无力等。三伏贴
拔罐
主要适应于风寒感冒所致咳嗽头痛等,对于肢体麻木、面部病症、失眠、疮疡、毒蛇咬伤、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疾病、腰脊劳损、软组织损伤、顽固性疼痛等疾病也有一定疗效。中药泡洗
适用于外感发热、失眠、便秘、皮肤感染、关节炎、慢性疼痛、中风恢复期的手足肿胀及糖尿病足部皲裂等。埋线疗法
伏日前两天,为戊日,属土,脾胃阳气旺盛,此时埋线有叠加效应,效果更佳。中药内服
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中药内服,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温针灸
适应症:膝骨性关节炎,既能缓解膝关节炎患者疼痛、僵硬、肿胀等膝关节症状,还可缓解膝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病理改变进程。部分资料来源:海论网
即日起,医院针灸推拿科/康复医学科开始接受三伏贴预约登记(预约优先),欢迎广大群众前来咨询或预约。
-预约电话-
针灸推拿科/康复医学科:
-
-敷贴地点-
柳州市柳江区拉堡镇塘福路7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