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提高了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在教育中的重视程度,学校卫生工作者应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理清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思路。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教育现代化、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三个视角深刻认识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地位和价值,认清存在的问题:学生卫生与健康科学知识的缺失、健康习惯的缺失、教育系统卫生与健康教育保障体系的落后,鲜明提出了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应着重解决科学规划课程行为规范的问题。
在举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整个教育系统通过半年多的努力,实现了校园内“零感染”,秋季全面、正常、安全开学,这是在全球抗击疫情过程中创造的奇迹,足以让世界刮目,需要认真总结其对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启示,解决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暴露出来的短板和问题。以此为契机,解决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应该着重解决的几个重大问题,全面推动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
1审视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三个视角
1.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视角
年脱贫攻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要实现全面收官,中国向全世界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以来乃至几千年中华文明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全体人民生产生活需要得到基本保障,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梦寐以求的目标与期盼得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脱贫攻坚的“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得到保障。
从这个视角来看,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就有一个根本的变化,突出表现为从单一标准到全面保障的转变。过去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单一标准是不生病,特别是不要有传染性疾病和保持环境卫生。这是非常基础的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从单一的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文明行为养成的转变,这样的转变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特点。《健康中国行动(—年)》也体现了这个根本转变,即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到以促进健康为中心,在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领域同等适用。从治病到促进健康这两种不同的推进措施来看,促进健康比治病更有效、更省钱,也更有利于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
必须把对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实现转变过来,卫生靠检查的观念已不合时宜,这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的时候作为最低限度的基础保障。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的通知》。爱国卫生运动源于毛泽东同志年在江西调研时发现很多农村传染病没有得到治疗,提出传染病防治应该是地方苏维埃政府的责任,并将这一倡议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定名为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传染病是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更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