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每年4月的最后一周确定为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第19个职业病宣传周,今年宣传的主题是“健康中国,职业健康先行”,健康安全对于个人,家庭,企业乃至社会来说都是首要大事,保证安全才能让生产、生活稳步持续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后,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人们的劳动方式和收入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脑力劳动逐步取代体力劳动,越来越多的新青年一毕业就走进了办公室,开启了“打工人”模式。
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科普一些与办公室有关的职业病。
01认知工作中的职业紧张
定义
简单来说职业紧张或工作紧张是个体特征与职业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工作需求超过个体应对能力而发生紧张反应。人群分布
研究发现,职业紧张典型行业重点人群有:医务人员、高度脑力负荷的科研人员、大学教师、企业员工等。
相关危险因素
引起职业紧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职业因素、个体、社会、环境、工作制度等因素。
NIOSH(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从理论和因果关系上提出了职业紧张与健康模式。
预防措施
企事业单位应积极采取三级预防措施:
一级预防:识别和确认紧张源,合理组织劳动和生产,创建健康环境,减少或消除紧张源,防止劳动者遭受紧张的不良健康反应;
二级预防:改变劳动者对工作中紧张源的反应方式,比如安排职工职业技能与安全的培训、鼓励个体主动适应或调解等从而增强个体应对能力和应对反应;
三级预防:对已经暴露职业紧张并产生不良健康影响的员工应积极进行咨询、治疗,组织应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员工个人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