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手环B6已经深入到绝大部分智能手表无法触及的细分目标用户群体。
作者宿艺编辑
子淇
受疫情冲击与用户运动健康需求增强两大因素影响,全球主要科技企业与互联网巨头都在加速健康产业数字化布局。
其中,智能可穿戴设备因具备用户高频使用、长周期持续监测、运动健康数据可量化等优势,成为高速增长的蓝海市场。
IDC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销量万台,同比增长29.7%,预计到年出货量将高达5.亿台。Gartner预计,到年全球可穿戴设备支出将高达亿美元。
不过在智能手机与智能手表两大品类的“降维”冲击下,功能单一、价格低廉、配置简陋的传统智能手环产品逐渐势微。IDC在分析报告中明确指出,虽然未来五年内可穿戴市场都会保持高速增长,但智能手环类产品的出货量增长可能将趋于停滞。
唯一的突破口,在于“升维”,通过聚合软硬服一体化创新,提供智能手机与手表类产品完全不同的产品体验,渗透至更加细分的用户群体,才能实现“不可替代”,而非成为廉价替代品。
7月30日,华为消费者业务大中华区副总裁、融合业务部部长李斌带来了“腕上蓝牙耳机”华为手环B6。李斌表示:华为手环B6是一款跨界产品,既是健康手环,也是蓝牙耳机,一举两得。新品在运动、健康、通话上全面升级。它搭载了华为自研的麒麟A1芯片和最新的蓝牙5.2技术,通话能力大幅提升,在空旷环境下连接距离有米,即使在家里能穿过两堵墙。健康方面融合了心率,睡眠,压力,血氧饱和度监测,此外还加入了由医院发起的心脏健康研究计划,可以有效识别出房颤,早搏等风险,该计划研究新成果近期更是被两家国际顶级医学期刊刊载,我们相信华为手环B6可以帮助你更好的进行主动健康管理。
可以说华为手环B6就是这种“升维”理念的一款智能手环新品,聚合了华为在通信、核心硬件、ID设计、专业运动健康等一系列的优势能力与顶级资源,在传统智能手环之外拓展了另外一种全新的终端形态,为用户提供贴合真实生活场景的“超预期”体验。
1
手环/耳机二合一形态再进化
与其他手环类产品相比,华为手环B6最显著的产品区别,是拥有健康手环与蓝牙耳机的二合一形态。
形象的说,就是“把蓝牙耳机装进了手环”,充分聚合了两种产品的多重体验优势:手环类产品相比智能手机更便于贴身佩戴,传感器更加丰富,可以检测用户日常/运动/睡眠等不同场景下精准的健康数据,同时相比智能手表类产品佩戴更轻薄,待机时间也更长。在来电场景中,用户可以随时一键取出蓝牙耳机部分,无需临时翻找,在办公会议、开车出行、家庭生活等场景中都是一个非常贴心的强体验。
“麒麟”在华为手机上已经广泛使用,并且成为华为手机在性能、能耗、通信、智能等领域建立领先优势与打造差异化体验的“硬核”支撑力。华为手环B6搭载的麒麟A1,是华为海思专为可穿戴设备打造的自研芯片,同样具备这些优势基因。
硬件方面,麒麟A1芯片具备高集成度模块化,在4.3mmx4.4mm的面积上集成了蓝牙处理单元、音频处理单元、超低功耗的应用处理器和独立的电源管理单元,所以,它不像苹果S/W/H三个系列的芯片各司其职,而是专门针对可穿戴设备而设计。尤其在音频与通信能力方面,麒麟A1芯片具备非常明显的优势,比如华为备受好评的Freebud3蓝牙耳机就搭载了这颗芯片,放在华为手环B6颇有一种“大马拉小车”的感觉。
麒麟A1芯片还支持全新蓝牙5.2协议,这让华为手环B6抗干扰能力更加突出,覆盖的区域更广。根据华为实验室数据,对比上一代通话手环,华为手环B6空旷环境下最大通话距离提升83%,最高可达约米,同时穿墙性能大幅提升,即使相隔2堵墙也可实现稳定通话,让用户在日常各种环境中通话私密性更高,可以摆脱“漏接电话”焦虑。华为手环B6还支持同时连接两个设备,便于用户在不同终端/不同场景中迅速完成音频需求切换。
算法是华为的一贯优势,华为手环B6使用了华为独特的3A通话降噪算法,有效削弱环境噪音。双MIC降噪则通过高精度音频萃取算法,聚焦用户本人的语音拾取,过滤环境音和风,保证耳机在嘈杂环境下也能清晰通话。
为了进一步提升续航体验,华为首次在穿戴设备上应用了3C快充技术,支持大部分智能手机使用的Type-C接口进行充电。数据显示,华为手环B6一杯咖啡的充电时间(10分钟)就可以满足4小时通话;耳机模式下单次充满电可打电话8小时。
可以说,华为手环B6具备了手环类产品最强的通话体验,在耳机类产品中则具备最强的运动健康功能。这种“非典型”的跨界融合产品,却有做到功能与体验皆“不打折扣”,充分体现了华为在多个技术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用户需求洞察力。
要知道,任何一个跨界产品的成功,永远是天才的灵光乍现+强大的技术积累与产品创新支撑力。这也是华为手环B6“二合一形态”背后稳固的技术护城河。
2
运动健康管理的专业进阶
用户为何会购买智能手环产品?运动健康,可以说是最核心的需求。
华为手环B6精准地触达了目前可穿戴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