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管理与服务技能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中心随着我国人口比例变化,老年人在我国总人口中的占比不断攀升,慢性病防治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促进老年人群的健康,减少人群患慢病机会,有效控制慢病的发展,减轻慢病带来的危害,尤为急迫。
面对当前严峻的慢性病防控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将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纳入《“健康中国”规划纲要》,将合理膳食和重大慢病防治纳入健康中国行动。
政策背景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年)国办发〔〕12号目标中提出,到年,慢性病防控环境显著改善,降低因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力争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年降低10%。
到年,慢性病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力争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年降低20%。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有效控制慢性病疾病负担。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此次报告将“预防控制重大疾病”转变为“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
一方面表明慢性病对我国民众生命健康的危害急需引起足够重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国将进一步推动慢性病防控与治疗政策体系的建设。
由此,我们也可以预见,在二十大报告这份事关国家中长期战略纲领性文件里特别突出慢性病健康管理,必将深刻塑造我国的专病防控体系,尤其是医疗、医保和医药方面的政策跟进与完善,全力助推健康中国建设,也给民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什么是慢病服务与管理?(一)什么是慢病?
慢性病是指不构成传染、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一旦防治不及,会造成经济、生命等方面的危害。(二)什么是慢病管理?
慢病管理是指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风险因素进行定期检测,连续监测,评估与综合干预管理的医学行为及过程,主要内涵包括慢病早期筛查,慢病风险预测,预警与综合干预,以及慢病人群的综合管理,慢病管理效果评估等。
服务对象有哪些?慢病管理的服务对象有哪些?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
2、慢病患者对所患慢病的认知,患者因所患慢病而引起的消极心理状态,患者的与所患慢病相关的行为方式;
3、慢病患者所处的社会环境,这又可以划分为微观社会环境和宏观社会环境,微观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工作环境、朋辈群体、社区环境和卫生服务环境等
市场发展前景人口老龄化压力将进一步加重我国慢性疾病负担。中国正处于人口加速老龄化阶段,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1.58亿人,占总人口的11.4%;预计到年,这一人数将达到3.29亿人,占比达23.6%。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从7%增加到14%,法国需要年,美国需要69年,而中国则仅需26年。
在政策倾斜和相关技术深化融合下,愈来愈多的企业将切入到慢病管理赛道,不断拓宽行业发展空间。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年我国慢病管理市场规模为5.59万亿元,同比增长23.21%,受供需影响,预计年有望突破十万亿元,CAGR为11.31%。
考培课程为落实《“健康中国”规划纲要》和《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年)》的要求,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慢性病理论基础、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开发了“慢病管理与服务技能能力提升课程”。
师资雄厚北京大学医学部强大的师资队伍授课老师对课程的理解具有很高的专业性、权威性、独到性,能够充分保障教学质量。
证书颁发证书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中心颁发,加盖官方印章,全国通用,全国联网查询。
学员登录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