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一场对应聘者堪称福利的招聘会——定向培养高水平师资双选会举办,家单位提供了个岗位。而应聘者一共名。
能够“挑”岗位的名应聘者都是非京籍,也并非师范专业。能如此幸运是因为他们均是本市委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和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院)为北京市定向培养高起点的教师。
该项目始于年,本市每年面向北京地区高校招收名非京生源非教师教育类专业在读研究生,参加为期一到两学期的教师教育类课程专项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年首批参加的研究生共有名,名获得合格证书,占总学员数的72.4%。最终,共有人进入基础教育系统工作。年是该项目实施的第二年,共选拔了名优秀学生参加。除了理论学习之外,这批准教师还走进中小学参与实习实践。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说:“今年毕业总人数和最终进入基础教育系统就职的学生数量估计都会增加。”
护航这批半路“转行”的学生真正走上讲台,市教委在启动教师教育课程前,就对各区进行了初步学科老师需求摸底,按需选择更合适的人才接受培训。而此举也提高了毕业生就业时与岗位的匹配度。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田国秀透露,体育、物理、生物等学科的需求量比较大,今年毕业生也以这些学科为主。
不到半个小时,发了三四份简历的张会会是河北邯郸人。她说:“我本科和研究生专业都是数学类,我想成为一名中学数学老师。”北京第五十中学、中关村二小、一七一中学等学校均参加招聘会,每一家都将应聘教师需求公示出来。来自山东的小李和同学都是汉语言专业研究生,她说:“我的一部分研究生同学也会选择当老师,因为参加了定向培养,我可以享受到类似定向双选会的福利,培训过程中我就考取了教师资格证,还到一线中小学见习,感觉受益匪浅。”
招聘会上,不少中小学抛出了橄榄枝。市教委介绍,经参加相关区(学校)公开招聘(须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并同意录用的,所需进京指标优先保障。
延伸:3所院校连续5年“扩招”师范生
市教委介绍,定向培养只是本市扩大师范生培养规模的一种尝试。本市自去年起,连续5年扩大本市3所院校培养师范生的规模。其中,首都师范大学和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分别增加名师范生招生计划;首都体育学院增加名师范生招生计划。
同时,本市支持相关院校增设相关学科教育专业(师范)。比如支持中国音乐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增设音乐、美术、艺术教育专业(师范),每校调剂出50个市属高校招生指标用于该校增加招收师范生;支持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增设学前教育专业(师范),调剂出个市属高校招生指标用于该校增加招收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这4所院校招收增设相关教育专业的学生均可享受北京市师范生相关政策。
本市还委托北京师范大学与首都师范大学合作培养高层次教师。每年面向首都师范大学非师范专业招收名本科毕业生,联合贯通培养教育硕士;委托中央民族大学每年培养50名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委托中华女子学院每年培养名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
另外,通过调整本校相关专业的招生指标结构,扩大北京城市学院、北京汇佳职业学院、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等学院学前教育相关专业招生规模,每年增加个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计划。有关部门将按各校增加的学前教育专业招生人数,支持师范生生均教育经费。
回应:教师所需进京指标优先保障
为缓解城区教师的结构性短缺问题,年至年,每年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等六个城区及十个远郊区的城区中小学校,公开招聘中小学历史、地理、生物、政治、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学科教师。3年共招聘0名左右教师,所需进京指标优先保障。
本市还探索建立优秀教师跨校兼职制度,实行学区(教育集团、城乡一体化学校、对口帮扶学校等)内教师统筹聘用,鼓励教师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支持优质资源校帮助对口帮扶校招聘并培养教师。支持普通中学面向高校和社会聘请有专业特长的人员为学生授课。落实国家的“银龄讲学计划”,各区根据实际需要,按照国家文件规定和干部管理权限,积极做好教师延长退休年龄审批工作;鼓励支持乐于奉献、身体健康的退休优秀教师到乡村和基层学校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