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水运报」
历时半个多月的东京奥运会日前落下帷幕,中国代表团以38金32银18铜共88枚奖牌的优异成绩完美收官。其间,中国奥运健儿们争金夺银勇于拼搏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也带动了一股全民健身的热潮。
日前,中国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年)》((简称《计划》),就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作出部署。
随着公共健身设施的完善、健身观念的更新,公众的健身方式正在呈现多样化发展。健身馆雨后春笋般开门迎客;网上健身科普的推文比比皆是;疫情让居家健身成为热词……从全民健身到全民健康,我们还需要做哪些努力?
健身热情日益高涨
北京方庄体育公园,每天健身的市民络绎不绝,无论是单双杠、腹肌板,还是篮球馆、足球场、羽毛球馆,使用率都居高不下;湖南常德69岁的市民王金玉热爱太极,早上和体育中心太极站的队员们随晨光舞动,时而“白鹤亮翅”,时而“海底捞针”,很是惬意。
“‘十三五’时期,我国全民健身工程蓬勃发展,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部副主任杜长亮指出,随着“健康中国”、全民健身“三纳入”等工程的稳步推进,老百姓上全运的梦想得以实现,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基本建成。
“正如《计划》中提到的,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7.2%,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副教授钱永健说,体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在新时代正在焕发勃勃生机。
王颖冲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副教授,也是一名资深的健身爱好者。“健身已经成为我的生活方式之一,平时利用闲暇时间做瑜伽、有氧操,就连怀孕期间也没断过。”“有一次上英语专业课,主题是久坐和健康的关系。我一边讲解课文,一边分享健康知识。后来很多学生改变了下课也坐着的习惯,在课间都站起来休息,那个场景很有趣。”王颖冲笑着说。
已经淡出体育圈多年的贺青磊,至今依旧保持着良好的运动习惯,几乎每天都要去陕西宝鸡渭河沿岸健身长廊上锻炼。健身长廊上能开展篮球、乒乓球、门球、网球、广场舞等多项体育活动,各种用于全民健身的基础器材一应俱全。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化追求升级,人们可以享受到更舒适的健身环境、更多元的优质服务、更多样的运动方式,这也助推了健身热情高涨。”杜长亮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健身的队伍,这些良好的生活体验,可以满足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据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关心体育工作,推动体育事业改革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体育蓝皮书: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截至年底,全国共有体育场地.3万个,体育场地面积31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平方米。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达到万人,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86人;体育社会组织4.73万个,城市社区全民健身站点平均已达每万人3个。
年7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举行发布会,介绍健康中国行动实施取得的进展与成效。发布会上透露,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3.15%,较年的17.06%提升了6.09个百分点,比年提升3.98个百分点,增长幅度为历年最大。
数据显示,我国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超过4亿人,占比达到总人数35%,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90%以上。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如今,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3岁。
日前发布的《计划》也明确,到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各运动项目参与人数持续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16名,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
这一系列数字见证着我国全民健身事业迈出的坚实步伐。推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平衡发展,通过全民健身实现全民健康,进而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中华民族正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线上运动充满期待
视频办赛事,云端来青训,直播健身培训……疫情笼罩下,体育产业将目光转向线上已呈明显趋势。不少知名健身品牌纷纷推出直播平台以及手机App,社交平台上健身内容也迅速增加。
据了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减少了线下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年1月30日,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关于大力推广居家科学健身方法的通知》,要求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居家健身的重要性,推广居家健身方法,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倡导疫情防控时期的健康生活方式。
疫情期间,一些线下健身房业绩下降,健身教练许哲不得不“转战”线上。起初是分享健身知识,随着在快手上流量、粉丝量上升,开始直播销售健身相关商品,实现收入翻倍。
在过去的一年里,有超万人在快手发布运动健身相关视频,每天有超万人跟着直播云健身。
抖音发布体育报告显示,目前已有名专业运动员入驻抖音分享专业知识,平台上有万条视频记录了普通人通过运动突破自我的瞬间。
而在一家互联网健身房的实体门店前,落地窗上写着“不办年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