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04第四单元闻诊

文章来源:健康_保健养生_健康养生馆   发布时间:2017-2-16 21:43:05   点击数:
  

第四单元 闻   诊

一、听声音

1.音哑与失音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①概念:语声嘶哑者为音哑,语而无声者为失音,或称为“喑”。

②临床意义:a.新病音哑或失音者,多属实证,为外感风寒或风热袭肺,或痰湿壅肺。即所谓“金实不鸣”。b.久病音哑或失音者,多属虚证,为阴虚火旺。即所谓“金破不鸣”。c.若久病重病,突见语声嘶哑,多是脏气将绝之危象。d.妇女妊娠末期出现音哑或失音者,称为妊娠失音(子喑)。

2.谵语、郑声、独语、错语、狂言、言謇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1)谵语

①概念:指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的症状。

②临床意义:属见于外感热病,温邪内入心包或阳明实热证、痰热扰乱心神,属实证。

(2)郑声

①概念: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语声低弱模糊的症状。

②临床意义:久病脏气衰竭,属虚证。

(3)独语

①概念:指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语止,首尾不续的症状。

②临床意义:心气虚弱;气郁痰阻,蒙蔽心神所致。常见于癫病、郁病。

(4)错语

①概念:指病人神识清楚而语言时有错乱,语后自知言错的症状。

②临床意义:虚证属心气虚弱,神气不足,见于久病体虚或老年脏气衰微;实证属痰湿、瘀血、气滞阻碍心窍。

(5)狂言

①概念:表现为骂詈歌笑无常,胡言乱语,喧扰妄动,烦躁不安等。

②临床意义:属阳证、热证。多因痰火扰心、肝胆郁火所致。

(6)言謇

①概念:神志清楚、思维正常而吐字困难,或吐字不清。

②临床意义:每与舌强并见者,多因风痰阻络所致,为中风之先兆或后遗症。

3.咳嗽、喘、哮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1)咳嗽

①概念:指肺气向上冲击喉间而发出的一种“咳咳”声音。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

②临床意义:属六淫外邪袭肺、有害气体刺激、痰饮停肺、气阴亏虚等。

(2)喘

①概念:指呼吸困难、急迫,张口抬肩,甚至鼻翼扇动,难以平卧。

②临床意义:实喘,属风寒袭肺或痰热壅肺、痰饮停肺,或水气凌心。虚喘,属肺肾亏虚、心阳气虚。

(3)哮

①概念:指呼吸急促似喘,喉间有哮鸣音的症状。

②临床意义:多因痰饮内伏,复感外邪,或因久居寒湿之地,或过食酸咸生冷所诱发。

4.呕吐、呃逆、嗳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1)呕吐

①概念:指饮食物、痰涎从胃中上涌,由口中吐出的症状。

②临床意义:a.吐势徐缓,声音微弱,呕吐物清稀者,属虚寒证。b.吐势较猛,声音壮厉,呕吐出黏稠黄水,或酸或苦者,属实热证。c.呕吐呈喷射状者,为热扰神明,或因头颅外伤,颅内有瘀血、肿瘤等,使颅内压力增高所致。d.呕吐酸腐味的食糜,属食滞胃脘。e.共同进餐者皆发吐泻,为食物中毒。f.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者,为胃反,多属脾胃阳虚证。g.口干欲饮,饮后则吐者,称为水逆,属饮邪停胃。

(2)呃逆

①概念:指从咽喉发出的一种不由自主的冲击声,声短而频,呃呃作响的症状。

②临床意义:a.呃声频作,高亢而短,其声有力者,多属实证。呃声低沉,声弱无力,多属虚证。b.新病呃逆,其声有力,多属寒邪或热邪客于胃。c.久病、重病呃逆不止,声低气怯无力者,属胃气衰败之危候。

(3)嗳气

①概念:指胃中气体上出咽喉所发出的一种声长而缓的症状。

②临床意义:a.嗳气酸腐,兼脘腹胀满者,因宿食内停,属实证。b.嗳气频作而响亮,嗳气后脘腹胀减,嗳气发作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者,为肝气犯胃,属实证。c.嗳气频作,兼脘腹冷痛,得温症减者,为寒邪犯胃,或胃阳亏虚。d.嗳声低沉断续,无酸腐气味,兼见纳呆食少者,为胃虚气逆,属虚证。

5.太息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是指病人自觉胸中憋闷而长嘘气,嘘后胸中略舒的一种表现。是因气机不畅所致。以肝郁和气虚多见。

二、嗅气味

1.口气、排泄物之气味异常的临床意义

(1)口气异常的临床意义:①口中散发臭气者,称为口臭,多与口腔不洁、龋齿、便秘或消化不良有关。②口气酸臭,并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者,多属食积胃肠。③口气臭秽者,多属胃热。④口气腐臭,或兼咳吐脓血者,为内有溃腐脓疡。⑤口气臭秽难闻,牙龈腐烂者,为牙疳。

(2)排泄物气味异常的临床意义:①呕吐物气味臭秽,多因胃热炽盛。若呕吐物气味酸腐,呈完谷不化之状,则为宿食内停。②呕吐物腥臭,挟有脓血,可见于胃痈。若呕吐物为清稀痰涎,无臭气或腥气为脾胃有寒。③嗳气酸腐,多因胃脘热盛或宿食停滞于胃而化热。嗳气无臭多因肝气犯胃或寒邪客胃所致。④小便臊臭,其色黄混浊,属实热证。若小便清长,微有腥臊或无特殊气味,属虚证、寒证。⑤大便恶臭,黄色稀便或赤白脓血,为大肠湿热内盛。小儿大便酸臭,伴有不消化食物,为食积内停。大便溏泻,其气腥者为脾胃虚寒。⑥矢气败卵味,多因暴饮暴食,食滞中焦或肠中有宿屎内停所致。矢气连连,声响不臭,多属肝郁气滞,腑气不畅。月经或产后恶露臭秽,因热邪侵袭胞宫。带下气臭秽,色黄,为湿热下注。带下气腥,色白,为寒湿下注。

2.病室气味异常的临床意义①病室臭气触人,多为瘟疫类疾病。②病室有血腥味,病者多患失血。③病室散有腐臭气,病者多患溃腐疮疡。④病室尸臭,多为脏腑衰败。⑤病室尿臊气(氨气味),见于肾衰竭。⑥病室有烂苹果样气味(酮体气味),多为消渴证患者。⑦病室有蒜臭气味,多见于有机磷中毒。

1.神志不清,语言重复,声音低微,时断时续称为

A.独语

B.错语

C.狂言

D.谵语

E.郑声

2.郑声的病机是

A.宗气大虚,肺气将绝

B.心气虚弱,神气不足

C.气郁痰阻,蒙蔽心神

D.邪热内盛,扰乱神明

E.脏气衰竭,心神散乱

参考答案:1.E。2.E。

本单元内容较为重要,历年考试均有涉及。考试内容多为相类似症状的比较区分,如短气与少气、呃逆与嗳气、独语与错语等,或者为症状的临床意义。考生应熟练掌握大纲中提及的症状及其临床意义。

QQ群

执业中医考试学习群

执业医师考试学习群

期待你的加入

群内每天有老师带大家做考试真题,分享学习考试技巧、经验。

扫描下方







































皮肤病最好医院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最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tf.net/xljk/160117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