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医药大学李灿东教授一人千方那是

文章来源:健康_保健养生_健康养生馆   发布时间:2017-3-26 5:30:45   点击数:
  8月5日,由福建中医药大学李灿东教授主编的《中医状态学》一书将发布。这本书不仅是中医“治未病”理论研究的奠基之作,也将改变人们对医学“治病为目的”属性的既有观念。对此,《福建卫生报》记者专访了身兼医生、教师、学者、科普专家等不同身份的李灿东教授。

医院的中医健康管理中心,患者们都写完病历在候诊区内等待。可推开李灿东的诊室一看,里面竟也站满了人。

这是他的诊室的常态,学生要比患者多。七八个学生围绕着李灿东与患者,记录着交流的话语和做出的诊断。等患者们都离开后,李灿东还要与学生对病例进行具体的讨论。因为中医诊断学注重实战,老师细致到位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

一人千方:原因在于中医没学好

准确的诊断是治疗的前提,作为《中医诊断学》国家级精品共享课程和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的主编,李灿东认为诊断的正确性决定着治疗效果。

有些人相信西医,主要是因为觉得西医规范,什么病开什么药,有个规范化的疗程。可同样的病人,给5个中医看,可能开出5个不同的方子。除了中医的流派不同,每位医生的用药习惯不同之外,这也和这些中医的诊断学没学好有关。

李灿东说,中医也有自己的规范,如果拿一份写好的病例给5个医生辨证,其结果往往是一致的。症结在于,医生们临床思维的偏差,对病人的四诊信息采集不全面、不准确,不少医生习惯用一种局部、分解的眼光看待病人,每个人看的角度不同,在病例上记录的病情就不同,自己开出的药方也就不同,“在诊断时,很多人犯了盲人摸象的错误”。

给“乌龟”造车:中医也要大数据支撑

总有人纠结于中医好还是西医好,我觉得根本不用争。打个比方:西医就是兔子,中医就是乌龟,在陆地上,乌龟就是不如兔子跑得快,可到了海边兔子就得傻眼。所以,陆地上兔子驮着乌龟跑,到海里乌龟驮着兔子游,这是种理想状态。有些人看兔子跑得快,就想给乌龟安个兔子腿,这既不高明也没必要。

在学生毕业时,李灿东给学生题的字就是:做一只会游泳的乌龟。对于中医而言,发挥优势、树立信心才是关键。

李灿东说,这几年他和他带领的博士团队正在着力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研发新型仪器装备,推动中医诊断客观化、规范化,同时探索中医健康管理模式,他将这个过程风趣地比喻为:给乌龟造辆车。

不过,“造车”的过程并不简单。一个系统的开发必须有大数据作为支撑,数据的可靠性决定着系统的可靠性。李灿东表示,“信息采集首先要全面,比如,一个咳嗽病人,他的咳嗽声是高还是低,是清还是浊,都是重要的信息。其次是要规范,例如脉诊,脉枕靠手腕前放一些,脉就偏沉,往后放一些,脉就偏浮。如果在采集方法不规范的基础上,再问上几个没问到点子上的问题,采集来的信息就是无效的。”

信息采集之后便是运用中医思维的辨识,在李灿东看来,如今不少人对中医有误解,就是因为用西医的思维来用中药,他说:“流感来了喝板蓝根,因为板蓝根有抗病毒作用。这是西医的思维,不是中医。中医







































北京治疗白癜风有哪些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要用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tf.net/xljk/160117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