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许多人都误认为是小病。但恰恰相反,感冒是万病之源,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感冒有关,绝不能小觑。现向大家推荐一款居家防治感冒的“神方”——五虎汤。尤其是有些体质偏弱的患者,或者生病刚好,又不小心着凉,体内正气不足,不适合使用抗生素或反复感冒,单纯喝淡豆豉葱白汤,效果不明显,此时可以喝五虎汤,补充正气又驱赶寒邪五虎汤为名中医李可先生根据经典中医圆运动一气周流理论所创。
基础方组方:鲜生姜45g;大枣45g,掰开不用去核;葱白根-2根(东北大葱,即京葱),去须,每根切成4段,最后5分钟下;核桃6个(个小的用0个),打碎带壳入药;黑豆30g(黑皮黄心的为佳),加或不加红糖适量以调味。加水ml,煎煮60分钟,分多次频服,或分早中晚3次服,不翻煎。
机理:这个方用的是“汗法”就是通过发汗将进入身体的邪气排出去,也叫做“托透法”。
方解:方中葱白味辛,可以开腠理,营卫都出于中焦,所以姜枣可以益营卫之源,黑豆、核桃可以固护下焦,防止葱白发汗太过。
《黄帝内经》云: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感冒初期,是邪气进入人体的初级阶段,因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以表现也不一样,在中医的医理中,这个都属于外邪入侵,所以只要抓住本质就可以了,这就叫做“病机”,就像毛主席说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发汗为什么可以带走邪气?这个要从几个点说起:、肺主气,肺为相辅之官,肺居上焦,肺外合皮毛
中医的肺不等同于西医解剖学中的肺,中医的脏象学说中说到,肺就像一个宰相一样的官(相辅之官),负责辅佐君主(心),它主要负责的是主气的运行功能,同时在五脏中,肺是在高位的,肺外合皮毛,中医的理论中,邪气是从皮毛进入人体的,所以在感冒初期,如果能在皮毛处截断病势,把邪气往外赶,病就能好了,而且一些大病也是由于邪气一层一层地往里积压而形成的,古人云:善治者治皮毛,不单单是感冒,很多大病都会运用到托透法(汗法)。
2、卫气、腠理
卫气,顾名思义,是保卫人体,具有卫外功能的一种“气”,正邪相争,人的身体就会出现反应,然而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一样,所以起反应的症状和程度也是不一样的,通过五虎汤能鼓动卫气,托透邪气,已达到祛邪的目的。
腠理,并不能单纯的对应汗孔,张仲景《金匮要略》中说到:“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就是人身上到处都是腠理,腠理里是元气走的通道(卫气也是元气的一种表现)
五虎汤加减
、感冒症状较重,无汗,生姜和葱白适当加量,生姜可用到60g,葱白用到2-4根;服完后最好喝热稀粥以助微微汗出;
2、感冒见发热,或伴咽痛,加乌梅30-60g(高热用60g),冰糖若干;感冒伴咳嗽,或喘息性支气管炎,加苦杏仁、厚朴各30g,小儿用20g,咳嗽缓解后即可去除;
3、小儿体质虚寒者,可加熟附片5、干姜5、炙甘草30同用;
4、小儿脾胃虚弱,可加熟附片0、干姜0、生晒参0,白术0,炙甘草0,炒麦芽30同用;
5、慢性荨麻疹透疹过程中使用,可加蝉蜕30,防风30;
6、早期颈椎病、肩周炎者,可加桂枝5,赤芍5,川芎5,葛根60。
最佳适应证:风寒感冒的初期,见喷嚏、流涕即可判断,不用考虑鼻涕的颜色和浓稠;过敏性鼻炎,以反复发作的晨起喷嚏、流涕为典型表现。
相对适应证: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发热,感冒发热使用消炎药退烧后持续的咳嗽;小儿体质虚寒,易反复感冒、咳嗽,胃纳不佳,大便颗粒状,夜眠汗多;早期颈椎病、肩周炎,以颈肩酸痛为主要症状;因受寒表寒未解引起的睡眠不佳;小儿脾胃虚弱,易腹泻,身材瘦小;喘息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咳嗽,咳甚出现气喘感;慢性荨麻疹的辅助治疗。
艳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