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税中医vs西医之治病带娃养生大撕

文章来源:健康_保健养生_健康养生馆   发布时间:2020-10-13 15:41:15   点击数:
  白癜风的治疗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不想错过我的推送?

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每天8:30准时推送

时而严肃时而笑岔气的干货Bing陪你吃早饭

DrBing

健康

看病太难了!

这年头,我国医疗是个大问题:看病贵,贵到足以拖垮家庭。看病难,难于上青天。

不然《我不是药神》也不会那么火了,触动大家软肋了嘛!

为啥在中国看个病这么难?

答曰:大家都是等医院啊;

医院呢?

答曰:因为看个病实在是太难了。

死循环啊!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里,那位患流感的老人,一开医院,唉……医院,大多数人先天就有一种被支配的恐惧:

大病——进医院不吉利,“搞不好就会被弄死在那里”;

常见小病——实在没有必要花几个小时挂号排队等候取药,自己去药店拿点药得了;

模棱两可的病,那就——“劳资没病一切都是假象”——用意念战胜它;

生娃——从“不是单间老娘不生!”到“加床也行唉……”到“把床推开点,别正对着厕所就行”,女人的尊严就是这样一步步陷入泥泞的。

娃病——每个妈妈都会碎碎念:“一定不能生二胎,一定不能生二胎……”

“养生来了!”

被医院吓走的吃瓜群众,却被另外一伙人给盯上了——收税大户们。

在电商图书搜索“养生”关键字,赶脚“养生学”真是一辈子都学不完啊。

中医养生》《养生的智慧》《用中医体质养生》《从头到脚说健康》《一日养生法》《五代中医救命养生帖》……这些玄幻类书籍,哪个50岁+阿姨书架上没有几本咧?

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一个非医学科班的人能看懂的养生书,99%是智商税无疑了。

因为人家正经中医咖的书架是长这样的,书名都看不懂就对了:

正经中医咖毕竟试少数,吃瓜群众才是主流。于是,一个-亿元的巨大蛋糕诞生了。

历尽千年淬炼的中医,就成为商家们新的市场开拓点:从“太医”刘弘章、“排毒X父”林光常,到“绿豆名医”张悟本、“神仙道长”李一……各个都是收税大户啊!赚的盆满钵满。

再到街边巷尾,写有拔罐、刮痧、按摩等字样的大小养生保健馆,每年也花样都在不断增加。还有猪猪妇女热爱的“卵巢保养”、“中医经络疏通”……

一些项目被揭露是智商税之后,中医又很倒霉地背了锅,要打倒中医。

今天我们为大家请到了两位专业人士,西医dr卫,和中医半仙刘,给你叨叨下中西两家PK最多的一些误解。

第一回合:

中医养生

到底科不科学?

正方大妈的闺女:我妈这几年不知着了什么魔怔,守着电视天天看养生堂健康之路,今天一个偏方明天一个药膳,求求有关部门快收了这个神通吧。

反方半仙刘:中医被骂得真冤枉啊!

当年破旧立新上山下乡,很多封建残余都被out了,唯一中医却被M老人家保留了下来,还在农村建立覆盖面广的中西医结合医疗体系,就是俗称的“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的诊所里有听诊器、注射器,也会采草药针灸,在田间就把病看了还便宜。

老百姓是很实际的,如果不管用,我BIng这些海外狗每次回国会塞满一箱川贝枇杷膏,虎标驱风油,桂林西瓜霜,藿香正气丸吗?

而西医呢?西医这个概念其实根本不存在。存在的只有现代医学(ModrnMdicin)。

中医的很多术语,最后也可以用现代医学来解释:比方说湿气,可以是:

肠道功能紊乱,肠道对食糜中营养成分及水分的吸收功能降低,导致排便比较粘稠;肠道蠕动功能降低,排便不畅。

外界环境影响细胞的温度和渗透压,生化反应底物和酶的浓度活性不足,造成细胞代谢率下降,循环功能变差。

营养失衡,精细谷物和肉类过多,膳食纤维不足引起的消化道消化不完善。

当然,连科班毕业的中医都承认,现代医学才是目前人类健康,生命质量和平均寿命的守护者。

举例来讲,一个人休克了,你让中医去熬独参汤来,熬好人早特么挂了;

阑尾化脓了,你再去八纲辩证然后熬大黄牡丹皮汤熬红藤煎来,病人估计脓毒血症也出来了。

更别提其它疫苗、抗菌、移植、手术或急诊了。没了现代医学,出事儿了只能等殡仪车。

现代医学是基于科学方法和量化数据的科学,一个药品必须经过严格的大面积测试才能上市。相比之下,“中医”当然没什么“科学”可言。

今天,中医做为替代医学存在,对一些功能性的疾病调理,也是有优势的。

里约奥运会上,在菲尔普斯等运动员背上留下紫红色印记的“火罐”走红,好多歪果仁都想尝试。(不过拔火罐是泻法,只适合正气足的体质,阴虚等体质也得慎用)

但是做为几千年历史的传统医学,被骂成糟粕垃圾,实在可惜!

不管有多少中药没有药理学证实,没有药物动力学依据,多少中成药毒性成分超标,但就像《药神》里说的,“这药假不假,我们这些病人还不知道吗”。

PK结论:

中医虽然不“科学”,但哪些中药管用,大家心里有数。

不过,凡是没有使用条件、不考虑个体差异、没有限量和使用范围的养生“妙方”,都别信!

第二回合:

中西人种基因不一样?

因此中国人体质不如西方人?

正方隔壁养生咖阿姨:金发碧眼滴歪国仁是食肉动物进化来滴,我们中土人士是食草动物,基因都不一样!所以坚决不能崇洋媚外,咱还是得听传统中医的。(PS:听说解剖学证实,白种人人肠道比黄种人长很多呢)

反方DR卫:中西方体质差异真的来自基因?NO!

先看看年全球人均身高图:

质疑自己基因的同胞先不要绝望,我们的祖先据说不是这样落后的。

据《吕氏春秋》记载,秦国男子平均身高7尺,也称7尺男儿,等于身高cm。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男子。《汉书》也说项羽身高八尺二寸,相当于现在接近1米9。

连陕西省出土的兵马俑一般都在1米8,高者达2米。

直到年,欧洲人的平均身高也仅仅只有1.65米,德国男性现在平均身高是1.8米。

纳尼?!工业革命前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重点要划出了:营养。

就是奶制品、肉食等西方传统饮食来源中能产生较高热量的类固醇物质,缺乏他们,导致我们没有长到理想高度。

但是,韩国日本同仁们平均身高迅速蹿升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注意营养,短时间国民身高是可以改变滴。

然而,光吃是不够的,东西方人审美也是体质差异的一个根源。

从古罗马文化的遗产就可以看到,西方文明从源头上就追求更高、更快、更强!

这里不让放

米隆-扔铁饼的人

公元前古典时期的雕像

反应了希腊人对肌肉美的追求

阿格桑德罗斯-拉奥孔

公元前一世纪

好看的伯伯啊!()

米开朗基罗-大卫

好看的搔年!

反映了文艺复兴审美

麻豆是当年佛城里

最妖娆的小美男,达芬奇

代表当下审美的好莱坞肌肉男神

没有肉肉的男演员

是拿不到片约的

搞得我国也开始

流行跪舔肌肉男

哎呀我的鼻血

反观俺们大儒家文质彬彬的观念,和从小不重视体育成绩的后遗症是,我们有很多阿Q啊。

块头比你小,但不妨碍我们鄙视你啊啊啊啊!

确认过眼神,周围不少直男这样讲:

嗯都是有文化的人!

如果在西方,一般看到肌肉男女大家的眼神是这样的:

这也就造就了发达国家,“宁可娃挂科,不可不踢波”(和我国相反)的观念。

东西方在饮食和对运动的重视程度上有很大的区别,也就造成了体质的区别。(当然我BIng从美食的角度是坚决站队中华美食的!)

自从物质发达以后,我国也有很多娃是偏西式的方式(吃肉+喝奶+补钙+运动+不过度保护)喂大的,这些“西”娃从小都不知道什么是“上火”,“湿寒”,“脾虚”啦,相对皮实好养。

PK结论:

你从小吃高热量高蛋白,你也抗饿抗冻,骨骼结实;

你肌肉比重高,代谢旺盛,生病也少。

不要神马都怪人家“基因”啦,体质是从小的生活习惯决定的。

第三回合:

不要“喝凉水”,不然小心“着凉”

有没有科学依据?

正方她闺女:我老妈就是搞事情,我喝口冰水就要大惊小怪,你看人家韩国欧巴,每天起床都是从冰箱直接拿水喝,不是一样健康撒?!

反方半仙刘:“凉”其实是中国医学的对食物药物属性的描述,不是指温度(当然温度也很重要)。

比如都是水果,大家都港榴莲是热性的要上火,

山竹是凉的,

冷冻的辣椒,照样是辛热的,冷冻的干姜照样是温性的。

Dr卫对此也表示有话讲:我们吃进去食物,经过口腔和20~30cm长的食管来加热,到胃部之前,食物的温度已经和体温没有什么差别了。

不过温度对人体的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

英国有一项研究,邀请名被试到了实验室,分两组。一组人把双脚浸入冰水中泡20分钟;另一组人站一旁“看热闹”。然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四五天后,“泡冰水组”人有26人出现了感冒症状,“看热闹”组没有。

着凉了容易导致感冒是成立的。因为当温度过低,本来用于维持身体免疫系统的能量会跑去维持体温。然后就顾不上去去抵抗环境中的细菌病毒了。

因为体温过低人会挂,细胞首要保你不冷死。

所以说,感染了细菌病毒,是娃子感冒的直接原因,而受冷是间接原因。

所以,营养好+高热量+抵抗力棒棒的方式下养大的皮实猪娃:喝凉水?屁大的事儿!冰阔落什么的最好喝了!

身板儿薄,病恹恹,动不动就感冒的:为什么不想想法子怎么改善体质,提高抵抗力呢?

一喝冷水肠道就会有问题的:乖乖喝温水吧,别作死。

PK结论如下图:

第四回合:

怎样才算科学养生呢?

正方她二哥:中西结合,朋克养生才是王道:熬夜看手机,啤酒泡枸杞,可乐放党参,披萨配薏米;今天青霉素,明天清热解毒颗粒……

Dr卫+半仙刘:作死啊!

对还没有形成“生病”这种状态的青壮年,医院,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生活观念,所谓的养生,其实只是“认真生活”的副产品。

最重要的是:切实地调整饮食、睡眠和排泄。

比如失眠,先试试早起,中午不要午睡+多运动,包你睡得像头猪。

比如总是感冒,神经性头痛,先试着放松紧张的生活节奏,寻找有效的解压方法,调整心态。

比如“湿气重”,现在不懂健脾都不好意思出来混了,你们讲那么复杂,什么重视“中焦之气”。其实,首先就是要增强消化和排泄的能力。有膳食纤维等很多纯植物提取的保健品可以选择。

36岁童颜的张韶涵还在微博上推荐了嗜酸乳杆菌(益生菌的一种),也是一个健康的瘦身建议。

PK结论:吃瓜群众们不要计较维护保养身体用的方法来自哪里,能够扭转身体颓势、进入正循环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毕竟,日子过得好不好,身体最知道!一个容光焕发神采奕奕的美女纸,一定是健康的额~

Bing总结:

中西医最大几个X我们和平友好地撕完了。

最后俺Bing给你总结了几句话:

-大病急病看西医;西医无果的,调理性质的看中医;

-虽然智商税大都打着中药幌子,但连靠谱中药也一竿子打死是不对滴。

-人人都能有好体质,让娃娃从小营养均衡+蛋白热量摄入充足+运动量大是值得提倡的。

-科学养生,可不能光指望什么保健品养生项目,要调节心态,健康饮食作息,让自己进入身心平衡的好状态。(生活不易,这TM最难了)

最后希望大家都从效果和科学去面对医学和健康,不要从“爱郭情怀”出发来决定挺哪方,毕竟最重要的还是性命啊!

推荐阅读

《工作细胞:原来有那么多”人“在拼尽性命爱着你》

《干货

十年了,第一批接受近视激光手术的人怎样了?》

相关推荐圣诞珍藏版闪烁美

1小碗秋梨膏,山楂膏

秋冬易上火,胃口不好,小碗家的秋梨膏、山楂六物膏,12个月+宝宝、大人、老人、孕妇都能吃!按药理配方,匠心熬制。秋梨膏有效止咳、缓解喉咙不适、降火,山楂膏调理肠胃,助消化,强健脾胃。口碑全网销量第一名,至今已销售10万+瓶,无限复购,有赞推荐指数排名top10,每次开团必断货。详情请看次条

|这是DrBing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tf.net/xljk/1601229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