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普及职业卫生知识,宣传职业病防治法,我国将每年4月的最后一周确定为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年4月25日至5月日是第9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分类:
.尘肺。有硅肺、煤工尘肺等。2.职业性放射病。有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内照射放射病等。 3.职业中毒。有铅及其化合物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中毒等。 4.物理因素职业病。有中暑、减压病等。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有炭疽、森林脑炎等。 6.职业性皮肤病。有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等。 7.职业性眼病。有化学性眼部烧伤、电光性眼炎等。 8.职业性耳鼻喉疾病。有噪声聋、铬鼻病。9.职业性肿瘤。有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癌,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等。 0.其他职业病。有职业性哮喘、金属烟热等 对职业病的诊断,应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预防职业病的主要措施有:.大搞技术革新、改革生产工艺如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有毒或剧毒的物质;以低噪声设备代替高噪声设备等。生产过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从而减少工人与有害因素接触的机会;2.采取通风除法、排毒、降噪、隔离等技术性措施来降低或消除生产性有害因素;3.加强生产设备的管理,防止毒物的跑、冒、滴、漏污染环境;4.对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进行“三同时”审查,确保这些项目完成后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可以达到国家标准;5.制订和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发生意外事故;6.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有害物质进入体内;7.合理安排休息制度,注意营养,增强机体对有害物质的抵抗能力;8.对接触生产性有害作业的工人,进行就业前体格检查和定期体格检查,及早发现禁忌症及职业病患者,及早进行处理;9.根据国家制定的一系列卫生标准,定期作业环境中生产性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职业病防治宣传活动圆满结束,希望通过此次宣传能够引起广大企业和群众重视,做到未病先防,防治结合,正确防治职业危害,全力促进经济发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