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给人们的教育和学习方式都带来了新的变革。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如何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化,有待于进一步地探讨和研究。对此,本文从教育信息化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家校沟通等方面的应用进行探讨,从而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必要的思路,为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服务。
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近年来,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和心育理念的推广,学校和广大师生以及家长都进一步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王玲等人曾对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进行研究后发现,综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5]。
随着网络资源、多媒体的普及,今天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化。这样我们可以更加便捷地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进行跟踪、监控和评估,针对学生的不同家庭情况和心理状态顺势引导,更好地保证工作的有效性。因此,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注重调动各种因素,保证综合性和全面性。学校里的教师、学生班集体、同学与同伴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元素。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也可以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同时更好地发挥这几方面的积极因素,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可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交互式多媒体教学信息系统能够提供丰富、全面的视频、音频和图文等学习资源: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多媒体素材,也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必要的教育资源。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除了讲授,尽可能地加入情景表演、小活动等互动形式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课程主题,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
比如在“认识情绪”这一主题的课堂上,通过给同学们播放影片《头脑特工队》片段让学生们了解不同情绪的特点和作用。学生也能在体验思考、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获得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调节的方法。在此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交互式多媒体促进师生、生生的互动与交流。
在课堂外,教师也可以利用视频、音频制作软件积累心理课堂的教育素材。比如,在进行学期总结回顾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采访一些学生,录制关于学期收获的视频,记下同学们的心声,通过视频制作软件配上字幕和音乐,在课堂上为同学们播放。同学们在观看他人的故事中会对自身产生思考,从而收获属于自己的成长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