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健康_保健养生_健康养生馆 发布时间:2025/4/5 14:43:26 点击数: 次
健康中国,预防为主。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也是性价比最高的方法。年4月25日是我国第33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主题为“防控传染病,接种疫苗最有效”。通过疫苗接种,我国成功消灭、实现无脊灰目标,降低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有效控制和降低麻疹、乙脑、流脑在内的许多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生。我国是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个人层面来讲,预防接种的好处体现在方方面面。它可以有效预防疾病发生和死亡、保护未接种者、提高人均期望寿命、减少抗生素耐药性、增加卫生措施公平性、减少巨大经济损失、改善卫生服务和基础设施。70年,经济社会双重效益突出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关心和重视免疫规划工作,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自参加儿童预防接种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充分肯定了预防接种工作取得的成绩。本刊记者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自年开始使用疫苗以来,年我国消灭了天花,年实现无脊灰目标,年后白喉连续13年无报告病例。我国麻疹发病从最高年份报告例降至年的例,降幅达99%(降幅同样达到99%的还有乙脑和流脑)。风疹发病较最高年份下降96%,百日咳下降95%。免疫规划工作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成效最为显著、影响最为广泛的工作之一,是儿童健康的基本保障,是预防、控制乃至消灭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国家免疫规划创造了突出的经济效益和持久的社会效益,免疫规划工作机制不断创新,相关法律法规得到逐步落实,预防接种服务和管理水平稳步提高。通过实施免疫规划工作,保护人民群众免于多种疾病的危害,进一步强化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大助力。综合国力的提升带动了免疫经费的投入。自年以来,中央财政免疫规划经费投入从1.12亿增至年的35.5亿,用于接种补助、监测、冷链、脊灰策略调整等支出。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疫苗监管国家免疫规划自实施以来,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显著降低,有效保护了我国儿童的健康和生命,促进了家庭的幸福和社会和谐稳定,对推动我国人均期望寿命逐年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相关法律法规陆续出台,为解决免疫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年颁布的《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年,国务院颁布《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先后组织制定了预防接种工作实施、疫苗储存运输管理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有力推动了免疫规划工作规范和有序开展。年,卫生部印发《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年,国务院修订《条例》,进一步加强疫苗流通和使用的管理。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印发《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革和完善疫苗管理体制的意见》,贯彻“四个最严”要求,优化流通配送,规范接种管理,全力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安全稳定大局。年4月20日,《疫苗管理法草案》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草案二审稿明确,提高对制售假疫苗违法行为的罚款额度,规定生产销售假劣疫苗最高可罚万元。此外,草案还对于疫苗生产、流通、监管等方面作出新的规定。作为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我国免疫工作目前仍面临以下几方面问题与挑战。免疫规划工作基础性地位的重要性突显不充分,14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免疫规划工作经费占比较少,地方财政保障不足;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