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我的中医基础课报名的日子,每年我都会开两期这样的课程,所以每年我都会有两天和大家聊聊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先给大家看一条我前几天收到一封邮件截图:
我很怀疑这是小明找了个托儿写的,因为他连我是男是女都没搞清楚。
可是我相信,一定有很多朋友都会和他之前一样——看过很多中医书,却依然感觉不得要领。
不是那些中医书写的不好,是因为你没有学习中医基础知识。
那些名家医书,每一本都像是武林秘籍,但是很抱歉,人家传授的是绝世武功,才没有闲工夫跟你从基础讲起。哪有武林秘籍跟你说,要怎么学运气、吐纳、站桩和养神?
中医书也是一样,张仲景先生一上来就跟你说桂枝汤调和营卫,至于营是啥,卫是啥,他以为你都知道了。
结果你自己连营卫都没搞清楚,就开始背伤寒条文,就算你背会了,临证能对着症状用几个方子,那又怎样呢?说实话即使治好了,你都不知道怎么好的,更别说症状对不上的时候了。
我真的见过很多自学中医的朋友,学中医很久,讲起来都是养生高手,手不离黄芪、枸杞茶,穿的都是太极服,每天早起吃一个海参,但是一说到中医治病就开始懵圈,有的甚至认为中医治不好咳嗽,因为现在咳嗽变异了!
为什么?不懂得中医的基础知识啊。不知道每个脏腑有哪些生理机能,彼此之间有何生克联系,和气血津液有什么关系,又怎么可能懂得治病呢!所以中医书看了很多,还是只能养生,不会辨证。
我最近碰到我一个学员,他50岁,得了十几年的眼睛干燥症。这些年,中西医不知道看过多少,就是毫无办法,让他感觉很痛苦。
学了中医基础课以后,他终于明白,眼睛干燥只是症状,并不是病因。肝开窍于目,在液为泪,泪水是肝精肝血由肝气疏泄于目而化生。正常情况下,我们的泪液既能濡润眼球,又不至于外溢。
所以干眼症的病机不在眼睛,而在气、血、津液。光治眼睛没用,一定要从本论治。整体辨证后,他确定自己是脾肾虚弱导致的精血、津液不足。因此他就开始给自己服用肾气丸和补中益气丸。
然后呢?居然这个困扰他十几年的干眼症,就这么好了。他自己也非常意外。
后来因为感冒,他停服了这两种中成药。感冒过后,眼睛干涩的情况又有反复,他来咨询我,问我为什么会这样。我看了他的舌脉和整体情况后,认为他脾肾虚弱的情况还未完全改善。中成药本身就量小效弱性缓,想用吃一两个月中成药就改善体质,还是比较困难的。
但是我坚信他的治疗思路没有错,归根结底就是脾肾问题。我鼓励他改用汤药,坚持服用一段时间后,一定会有疗效。他很激动地说,这个病,什么名医专家都看不好,结果他自己用药就好了。
为什么会这样?我就不用多说了。
好多人学习,不管学什么,都不愿从基础学起,觉得浪费时间,短期内又不能见到效果。尤其是中医,哪有背诵条文,立刻用经方治病来的这么爽快利落。可是你们要明白,自古磨刀不误砍柴工,把基础打好了,省的是以后的时间。
就像上面那位读者讲的,四五年了,读书几百本,如此用功刻苦,临证还是不得要领,结果看了《医学就会》里关于五脏的基础知识以后,就立刻醍醐灌顶、融会贯通,可见基础知识的作用。
反过来说,要是先学习了基础,那后面的学习就不用看几百本书了,几本足矣。
我讲的中医基础课程,不是根据某一单本教材照本宣科,而是集合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药学》以及一些古医书中的相关知识,提炼而成。是总结概括,也是自学笔记。
自学的人最知道怎么教人自学。我走过的弯路很多,但是我可以带着你不走弯路。
虽然这些听着都挺带感,但是有些话我还是得说在前头。中医基础内容很多,需要重复听,要做大量笔记,需要花费整块儿的时间去学习。想要学好,一周至少3-5小时,这个没人能帮你。
而且课程时间较长,总共15节课,每周更新一节课,一次2小时,一期课程差不多要4个月。每期都有人坚持不下来,中途放弃了,非常可惜。
但是每期也都有人坚持下来,还有很多学霸,非常了不起。
报名后,在课程开始之前,我们会对学员进行分组建群。很多朋友在自学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个明显的感受,就是孤立无援。碰到问题时,想找个人商量一下都没有,特别焦虑。
进入我的中医基础班,我们会按照一定的比例建群。每个群里都会有一位热心为大家服务的组长,和一名助教。助教都是南中医中医学硕士,有医师执业资格证书。可以在大家有需要的时候,帮助解答课程问题及其他相关学习问题。
如果你是一直在找组织,不想再独自前行的朋友,我们的大集体欢迎你。
另外,每期课程结束后,我都会举办一次线下医案研讨会。届时,会面对面地帮助有需要的学员解决问题,给大家现场分享辨证论治的过程和经验。
基础课的上课形式为网络视频教学,可以通过北京中科白瘕风医院是三甲吗白癜风可以完全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