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秀文艺作品陪伴青少年健康成长

文章来源:健康_保健养生_健康养生馆   发布时间:2023-3-28 17:14:30   点击数:
  北京看白癜风比较好医院 http://m.39.net/pf/a_4781479.html

百年儿童电影的艺术历程

谭旭东李昔潞

如果说年《定军山》的上映拉开了我国电影发展的序幕,年杜宇编导的无声短片《顽童》则首次将儿童作为影片描绘的主要人物,也成为目前我国公认的第一部儿童电影。不过,《顽童》只是简单地展现了儿童顽皮嬉戏的场景,在故事讲述和整体结构上并不成熟。年,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完整讲述了流落在外的男孩余璞救爷爷于危难之中,最终实现一家团聚的故事,它是明星影片公司拍摄的第一部长故事片,也是中国第一部儿童电影长片,标志着我国儿童故事片从此走上了发展正途。

中国儿童电影发生期的历程与经验

我国儿童电影是在五四新文化环境下应运而生的,它稍晚于儿童文学和儿童戏剧的诞生,却也随着现代教育观和儿童观的普及与接纳逐渐走进了我国儿童群体的日常生活。

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儿童电影与普通电影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在电影业起起落落的发展变化中,儿童电影因其题材和受众的特殊性,在思想价值、情节内容和风格样式方面的变化相对较小,这时期儿童电影多为以儿童为主角的家庭、社会伦理剧。从年起,受武侠神怪片的影响,也涌现了许多描写小英雄、小侠客的儿童电影。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国难当头,广大国民对伦理片、言情片、武侠片、神怪片逐渐丧失兴趣,电影事业的改革势在必行,在左翼电影潮的深刻影响下,儿童电影改变了滑稽打闹、低俗无聊的电影风气,加入了反映现实、教化儿童的深度和力量。年3月,“党的电影小组”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加强对电影工作的领导,推动电影事业进步,这时的电影与时代的结合更加紧密,真实地反映现实,细致地剖析人性。在鲜明的时代精神和爱国主义的引导下,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儿童电影褪去了20世纪20年代儿童电影的单一伦理色彩,走上了现实主义道路,涌现出以《迷途的羔羊》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儿童电影。20世纪40年代末,国民党反动统治走向覆灭,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终的胜利,在这黑暗尚存一丝、光明即将到来的时刻,产生了不少以戏剧形式表现的电影。年摄制的《三毛流浪记》就是这样一部引人发笑、引人深思的作品,不仅是那个时期电影作品中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可以说,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的30年里,中国儿童电影完成了艺术化的道路,为之后中国儿童电影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艺术基础。

当代儿童电影走向儿童立场与艺术本位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领导人对儿童教育和文化艺术高度重视,因此儿童文学、儿童电影和儿童戏剧在整个文艺体系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涌现了如《鸡毛信》《民兵的儿子》《黎明的河边》《地下少先队》《五彩路》《英雄小八路》和《小兵张嘎》等极具影响力的电影作品,塑造了一批鲜明的儿童形象。随后的十年,儿童电影也出现了不少红色经典作品,比如《闪闪的红星》《向阳院的故事》《黄河少年》《烽火少年》和《草原儿女》等。红色题材的儿童电影表现主旋律、传达主流意识形态,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像“嘎子”和“潘冬子”这样的儿童形象和“雷锋”这样的英雄形象也在电影热映的推动下成为时代的楷模,影响了几代少年儿童。

改革开放新时期是我国儿童电影的大发展时期,涌现了如《我的九月》《哦,香雪》和《草房子》等经典作品。这段时期的儿童电影有三个方面的突破:一是儿童本位,即儿童电影着力于刻画儿童真实生活,反映儿童精神世界,也展现成人对儿童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tf.net/shjk/1601274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