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夏季最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缘起和许多节俗活动均与夏令有关,且与夏至时间相邻,故称为夏节。晋代周处《风土记》就说过:“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端午节民俗有在家门口挂艾的说法。此时艾草花未开,叶正茂,药效最高。古人说:端午节采艾,悬于户上,可禳毒气。新艾气味芳香,能避晦祛毒,有利于保持屋子清爽卫生。现代研究亦发现,艾叶含有大量的植物杀菌素,正好可以把一些对人体有害的致病物消灭。亦可在屋内点燃艾叶,艾烟更有清洁屋子的效果。
古人把五月称为毒月,亦因五月属地支午月,正阳气最旺之月,热多则属毒。此时毒虫尽出,蛇虫繁殖,易咬伤人,且此时人易患热病,且瘟疫亦易流行。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喝蒲酒、雄黄酒,或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洗艾蒲澡,或喷洒雄黄酒、朱砂酒,以去疫毒等等。
端午节至夏至这段时间,天地之间阳气最旺,人受天地影响,阳气亦外浮。此时养生,最需养阳。阳气内旺,则邪毒不能侵。故端午养生,重在扶阳养阳。而养阳之法,最好用艾灸。尤其是阳虚体质者,这段时间用灸最有益于健康。灸能通阳扶阳,使脏腑调和,经络疏通,气血畅和,有利于扶正祛邪,使正安而病退。饮食方面:端午节传统美食——粽子属于粘腻类食物,中阳不足,或素体湿热之人建议少食或不食。
撰稿:北苑中心宣传科审核:北苑中心宣传科-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