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中药学
第七单元 清热药
一、概述
1.清热药的分类,各类清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
(1)清热泻火药:功能清气分热,主治气分实热证。
(2)清热燥湿药:性偏苦燥清泄,功能清热燥湿,主治湿热泻痢、黄疸等证。
(3)清热凉血药:主入血分,功能清血分热,主治血分实热证。
(4)清热解毒药:功能清热解毒,主治热毒炽盛之痈肿疮疡等证。
(5)清虚热药:功能清虚热、退骨蒸,主治热邪伤阴、阴虚发热。
2.清热药的配伍方法
(1)使用清热药时,应辨明热证的虚实。
(2)实热证有气分热、营血分热及气血两燔之别,应分别予以清热泻火、清营凉血、气血两清。
(3)虚热证又有邪热伤阴、阴虚发热及肝肾阴虚、阴虚内热之异,则须清热养阴透热或滋阴凉血除蒸。
(4)若里热兼有表证,治宜先解表后清里,或配解表药用,以达到表里双解。
(5)若里热兼积滞,宜配通里泻下药用。
3.清热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本类药物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气虚、食少便溏者慎用。
(2)苦寒药物易化燥伤阴,热证伤阴或阴虚患者慎用。
(3)清热药禁用于阴盛格阳或真寒假热之证。
二、清热泻火药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
(1)石膏
性能: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应用:温热病气分实热证;肺热喘咳证;胃火牙痛、头痛、消渴证;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2)知母
性能: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应用:热病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3)栀子
性能: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焦栀子:凉血止血。
应用:热病心烦;湿热黄疸;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
(4)夏枯草
性能:辛、苦,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应用: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瘰疬、瘿瘤疽;乳痈肿痛。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芦根、天花粉、淡竹叶、决明子
(1)芦根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应用: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2)天花粉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应用: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3)淡竹叶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应用:热病烦渴;口疮尿赤、热淋涩痛。
(4)决明子
功效: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应用: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头痛、眩晕;肠燥便秘。
3.下列药物的用法:石膏、栀子、知母、决明子
(1)石膏:生石膏煎服,15~60g,宜先煎。煅石膏适量外用,研末撒敷患处。
(2)栀子:煎服,5~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3)知母:煎服,6~12g。
(4)决明子:煎服,10~15g;用于润肠通便,不宜久煎。
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石膏、知母、天花粉
(1)石膏: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2)知母: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故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3)天花粉: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5.石膏与知母、芦根与天花粉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1)石膏与知母:石膏、知母均能清热泻火,可用治温热病气分热盛及肺热咳嗽等证。但石膏泻火之中长于清解,重在清泻肺胃实火,肺热喘咳、胃火头痛牙痛多用石膏;知母泻火之中长于清润,肺热燥咳、内热骨蒸、消渴多选知母。
(2)芦根与天花粉:天花粉与芦根均为甘寒之品,同归肺胃经,皆能清热生津。都可用于热病伤津、口渴、舌燥少津以及肺热燥咳等证。但天花粉生津之效胜于芦根,又有消肿排脓。芦根则清热之力强于天花粉,并有止呕和利尿之功。常用于肺痈、胃热呕逆、尿短赤等证。
三、清热燥湿药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黄芩、黄连、黄柏
(1)黄芩
性能:苦,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应用: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2)黄连
性能:苦,寒。归心,脾、胃、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应用:湿热痞满、呕吐吞酸痢;湿热泻痢;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痈肿疖疮,目赤牙痛;消渴;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3)黄柏
性能: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应用:湿热带下、热淋;湿热泻痢、黄疸;湿热脚气、痿证;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龙胆草、苦参
(1)龙胆草
功效: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应用: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2)苦参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应用:湿热泻痢、便血、黄疸;湿热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湿热小便不利。
3.下列药物的功效:秦皮、白鲜皮
(1)秦皮
功效: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2)白鲜皮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4.下列药物的用法:黄芩、黄连、黄柏
黄芩:煎服,3~10g。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黄连:煎服,2~5g。外用适量。
黄柏:煎服,3~12g。外用适量。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苦参
苦参:脾胃虚寒者忌用,反藜芦。
6.黄芩、黄连与黄柏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黄芩、黄连、黄柏三药性味皆苦寒,而黄连为苦寒之最。三药均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主要功效,用治湿热内盛或热毒炽盛之证,常相须为用。但黄芩偏泻上焦肺火,肺热咳嗽者多用;黄连偏泻中焦胃火,并长于泻心火,中焦湿热、痞满呕逆及心火亢旺、高热心烦者多用;黄柏偏泻下焦相火、除骨蒸,湿热下注诸证及骨蒸劳热者多用。
今天的知识你们都记下了嘛(*^__^*)
最后end阿虎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