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 脏腑辨证
本单元需要掌握心病辨证、肺病辨证、脾病辨证、肝病辨证、肾病辨证、腑病辨证、脏腑兼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六、脏腑兼病辨证
1.心肾不交、心脾气血虚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1)心肾不交证
临床表现:心烦失眠,惊悸健忘,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梦遗,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便结尿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要点:以心烦、失眠、腰酸、耳鸣、梦遗与阴虚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2)心脾气血虚证
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头晕,多梦,健忘,食欲缺乏,腹胀,便溏,神疲乏力,或见皮下紫斑,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淋漓不尽,面色萎黄,舌淡嫩,脉弱。
辨证要点:以心悸、神疲、头晕、食少、腹胀、便溏等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2.肝火犯肺、肝胃不和、肝脾不调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1)肝火犯肺证
临床表现:胸胁灼痛,急躁易怒,头胀头晕,面红目赤,口苦口干,咳嗽阵作,痰黄稠黏,甚则咯血,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辨证要点:以胸胁灼痛、急躁、咳嗽痰黄或咯血等与实热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2)肝胃不和证
临床表现:胃脘、胁肋胀满疼痛,走窜不定,嗳气,吞酸嘈杂,呃逆,不思饮食,情绪抑郁,善太息,或烦躁易怒,舌淡红,苔薄黄,脉弦。
辨证要点:以脘胁胀痛、嗳气、吞酸、情绪抑郁等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3)肝脾不调证
临床表现:胸胁胀满窜痛,善太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食少,腹胀,肠鸣矢气,便溏不爽,或腹痛欲便、泻后痛减,或大便溏结不调,舌苔白,脉弦或缓。
辨证要点:以胁胀作痛,情志抑郁、腹胀、便溏等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3.心肺气虚、脾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1)心肺气虚证
临床表现:胸闷,咳嗽,气短而喘,心悸,动则尤甚,吐痰清稀,神疲乏力,声低懒言,自汗,面色淡白,舌淡苔白,或唇舌淡紫,脉弱或结或代。
辨证要点:以咳喘、心悸、胸闷与气虚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2)脾肺气虚证
临床表现:食欲缺乏,食少,腹胀,便溏,久咳不止,气短而喘,咳痰清稀,面部虚浮,下肢微肿,声低懒言,神疲乏力,面白无华,舌淡,苔白滑,脉弱。
辨证要点:以咳嗽、气喘、咳痰,食少、腹胀、便溏与气虚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3)肺肾气虚证
临床表现:咳嗽无力,呼多吸少,气短而喘,动则尤甚,咳痰清稀,声低,乏力,自汗,耳鸣,腰膝酸软,或尿随咳出,舌淡紫,脉弱。
辨证要点:以久病咳喘、呼多吸少、动则尤甚与气虚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4.心肾阳虚、脾肾阳虚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1)心肾阳虚证
临床表现:畏寒肢冷,心悸怔忡,胸闷气喘,肢体水肿,小便不利,神疲乏力,腰膝酸冷,唇甲发绀,舌淡紫,苔白滑,脉弱。
辨证要点:以心悸、水肿与虚寒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2)脾肾阳虚证
临床表现:腰膝、下腹冷痛,畏冷肢凉,久泄久痢,或五更泄泻,完谷不化,便质清冷,或全身水肿,小便不利,面色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辨证要点:以久泻久痢、水肿、腰腹冷痛等与虚寒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5.心肝血虚、肝肾阴虚、肺肾阴虚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1)心肝血虚证
临床表现:心悸心慌,多梦健忘,头晕目眩,视物模糊,肢体麻木、震颤,女子月经量少色淡,甚则经闭,面白无华,爪甲不荣,舌质淡白,脉细。
辨证要点:以心悸、多梦、眩晕、肢麻等与血虚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2)肝肾阴虚证
临床表现:头晕,目眩,耳鸣,健忘,胁痛,腰膝酸软,口燥咽干,失眠多梦,低热或五心烦热,颧红,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要点:以腰酸胁痛、眩晕、耳鸣、遗精等与虚热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3)肺肾阴虚证
临床表现:咳嗽痰少,或痰中带血,或声音嘶哑,腰膝酸软,形体消瘦,口燥咽干,骨蒸潮热,盗汗,颧红,男子遗精,女子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要点:以干咳、少痰、腰酸、遗精等与阴虚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6.肺肾气虚、肝胆湿热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1)肺肾气虚证
临床表现:咳嗽无力,呼多吸少,气短而喘,动则尤甚,咳痰清稀,声低,乏力,自汗,耳鸣,腰膝酸软,或尿随咳出,舌淡紫,脉弱。
辨证要点:以久病咳喘、呼多吸少、动则尤甚与气虚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2)肝胆湿热证
临床表现:身目发黄,胁肋胀痛,或胁下有痞块,纳呆,厌油腻,泛恶欲呕,腹胀,大便不调,小便短赤,发热或寒热往来,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或为阴部潮湿、瘙痒、湿疹,阴器肿痛,带下黄稠臭秽等。
辨证要点:以胁肋胀痛、身目发黄,或阴部瘙痒、带下黄臭等与湿热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最后end阿虎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