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与养生之术

文章来源:健康_保健养生_健康养生馆   发布时间:2017-3-22 8:39:50   点击数:
  

养生之道

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

顺其自然: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在养生的过程中,既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性。正如《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形神兼养: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的调摄,正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

动静结合: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但也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

审因施养:养生不拘一法、一式,应形、神、动、静、食、药……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养生活动。此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正所谓“审因施养”和“辨证施养”。

养生之术

“养生之术”要求在养生之道的指导下,方能实施。

神养: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多涉及了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内容。

行为养: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为调养。

气养: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多涉及了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形养:主要包括形体锻炼及体育健身活动。多融合了医学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食养:为中医养生之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应用范围较广,适应人群也较多。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内容包括了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

药养: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其制剂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也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食品相融合。因此,中医常有“药膳”之说。

术养:是以上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拿、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疗法进行养生。主要涉及医药文化。

总之,养生的特点就是要强调在养生之道和养生之术基础上的“因人施养”,在群体中并不强求统一性。例如,甲需要重点形体养护;乙需要着重调理饮食;而丙则需要着重调摄精神等,如果我们对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要求他们加强形体锻炼或一律改变某种饮食结构,或一律静坐练习气功就不一定符合每个人的养生需要了。

养生三境界

第一境界——养身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柏拉图就曾提出过“身体诗学”说,提出只有健壮的身体,才能充满鲜活的力量和拥有饱满的精神;因此,他主张“用体育来照顾身体”,以“精力旺盛的体魄”,来享受生命,享受生活,享受工作,享受劳动成果。

俗话说:流水不腐,门枢不蠹。生命的活力源于运动,强健的体魄源于锻炼。因此,不管工作多么的忙碌,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活动活动四肢,舒络舒络筋骨,运运周身之气。

我们说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做不完的事,有挣不完的钱,有走不完的路,有看不完的风景,所以,身体健壮了,你就有了资本去做更多的事,挣更多的钱,走更远的路,看更美的风景;而不是拚着健康的老本,一下都把这些事情做完,问题是你能做完吗?

当然,养身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关键在一个“度”字上,吃喝要有度,烟酒要有度,娱乐要有度,工作要有度,就连体育锻炼也要有度;偶尔地透支一下健康,身体的自我修复功能尚可以应付,若是让“透支”成为一种常态,肯定就要损命折寿、难得天年了。

第二境界——养心

单纯的养身,虽然让人的生命有了健康的躯壳,但是,还是不能让人过上高品质的生活;中国有一句古话:“人活在世,活的就是‘心情’二字!”这话可谓是说到了点子上,谁不想活的顺心随意、幸福快乐呢?然而,世事千变万化,境遇纷繁复杂,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那么,怎么才能让自己活的如坐春风、如沐春雨呢?这就需要在一个“养”字上下功夫了。心是一片沃野,善养者,花馨木秀,果实飘香;不善养者,荆草漫生,一片苍凉。

其实,我们所说的养心,养的就是充满自信和智慧圆融的心态;自信,才能自在自然;智慧,才能通达开朗,才不会认死理、一根筋;如果说气不通则痛,血不通则病,那么,心不通则痞,则郁结于胸、情志不舒,看什么都不会顺眼,遇什么都不会高兴。

那么,养心的最好的滋补品是什么呢?一个是道,一个是禅。道的灵魂是一个“常”字,禅的根本在一个“静”字。

所谓“常”就是规律,在道家的眼中,大到宇宙星辰,小到沙粒微尘,无不遵循着自然的规律在运行,而人从生到死所经历的一切,也都在这自然的运行之中,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包括苦难与挫折,都是非常正常、自然而然的事情,是一种常态,不必去强争什么,也不必去强为什么,只需抱着一颗寻常心,来看待万事万物的变化,穷达不失真性,荣辱不迷自心,成败不易青云;“常”门一开,心态平衡,常足常乐,还有何怨何恨常在?

所谓“静”就是一种圆融的心境。以禅者的目光来看大千世界,万事万物无不是美轮美奂、曼妙绝伦;所以,欣赏赞美,便是“静”的主旋律。而当我们欣赏的时候,我们的心是愉悦的,是欣喜的,是平静的;自悦悦人,别人也很容易被我们的这份愉悦所感染。我们的心海,也如大自然中的海洋一样,只有阳光明媚、风轻云净的时候,我们才能欣赏到那片赏心悦目的蔚蓝和空旷,一旦心中的烦恼风起云涌,那么,我们就会心神不安,就很难再感受到那片宁静祥和之美了。

养心六法

1、静心。静能生慧,智者无忧,计较是疼,比较是痛,淡然是福。2、定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安心。尽人事而顺天意,随遇而安即得幸福。4、正心。心术不正损人害己,意志不坚诸事难成。5、宽心。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6、平心。胸有平常心,幸福自然来。

第三境界——养魂

如果把养生工程比喻为修建一座宝塔的话,养身修建的是塔基,养心修建的是塔瓶,那么,养魂修建的便是挺立苍穹、对话以太、灵光闪烁的塔顶了。

当然,养身是为了得到健康的体魄,养心是为了修得一份平和欣悦的心境,它们共同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生命和生活的质量,从而达到能够颐养天年的目标。显然这个目标是保守的,是对“天年”的被动防御,而养魂的目标则是为了生命的升华,是为了展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创造,是内在智慧的外溢和闪光,是在原来防守的基础上以出击的方式来扩大已获得的“天年”的成果。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在养生的问题上也概莫能外。

那么,养魂的滋养品是什么呢?当然,应当首选孔子缔造的“儒”。因为儒的精神是积极进取的,是充满创造人生价值取向的。儒的灵魂,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者不一定能完成自己的人生大目标,但是,他绝不会放弃这个追求的过程;哲学家把这种过程称之为“无所为而为的玩索”,是追求的最高境界。

古人认为:魂为人的精神,为阳;魄为人的躯体,为阴。善于养魂制魄者,则神清气朗。养生,就要魂、魄皆养,使其阴阳达到平衡,才能最大化、最有成效地实现养生的目的。









































白癜风有什么偏方
北京白癜风专业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tf.net/zyys/1601177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