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炎医院中医

文章来源:健康_保健养生_健康养生馆   发布时间:2020-8-28 0:28:34   点击数:
  

昨日北京热晴暴晒,气温仿佛一秒入夏,面对京城即将开启的高温模式,医院为您送上一剂清凉的养生妙方。中医科主任王丽彦为您支招:夏季养生重在养心健脾祛湿,心安则血畅,脾健则气血足,气血得补,自然神清气爽。

一、先养心

在我国传统文化和中医学阴阳五行学说中,夏季五行属火,在五脏上与心对应。入夏后,火气通于心,气温过高会导致心火过旺。中医认为“心主神明”,情绪乃一身之主,人们极易烦躁不安,好发脾气。特别是老年人,容易情绪波动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甚至因此而发生猝死。同时,夏季人体血液循环旺盛,心脏负担加重,加之汗液外泄,极易损耗心阴、损伤心阳,使人体生理功能减退,心脏供血不足,或引起代谢、内分泌、体温调节等系统功能失调,体内水盐代谢紊乱,变生多种疾病。

二、重健脾

入夏后,雨水开始增多,中医认为,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湿邪侵犯人体后,使人感到困倦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头晕等,加之夏日脾胃功能低下,容易出现腹泻、舌苔白腻等症状。脾主运湿,脾胃功能好,就能把多余的湿气运化出去。所以,此时养生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健脾祛湿上。

三、夏季养生,中医带您轻松搞定

进入夏天后,暑气逼人,中医科推荐多种夏季养生方法助您平安度夏。

1.清热养心

夏季多使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养心作用的药物,如菊花、金莲花、金银花等。中医科咽炎I号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长于降肝肺火,缓解咽喉疼痛,对慢性咽炎属热证者效果尤佳;咽炎II号,具有养阴清热的功效,可治疗口燥咽干,慢性咽炎属阴虚证者。

2.祛除湿邪

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可在家中放置一些药物香囊,如藿香、佩兰、薄荷、紫苏叶等,不但能祛除湿气,还可以防蚊驱虫。

3.冬病夏治

中医认为,“冬病夏治”,夏季人体阳气旺盛,是治疗寒性疾病的好时机。除了一般的内服中药,中医科开展了多种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如三伏贴,可用于治疗寒性慢性呼吸道疾病,对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以及老年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均有疗效。泡洗方,通过熏蒸、泡洗的方法,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功效,可用于关节怕凉,疼痛,麻木等症。

4.食疗

除了上述专业的治法治则,中医科介绍一食疗方——立夏蛋,以补气养血,缓解夏季疲劳乏力、食欲减退等症。

原料:核桃壳6-8个/茶叶10g/茴香2g/桂皮3g/姜3片/鸡蛋6个/盐/生抽适量

做法:1.核桃壳只用外壳和分心木部分,和除鸡蛋之外的其他材料,一起放入砂锅,加清水泡15分钟;2.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约20分钟,汤汁浓郁;3.此时放入洗干净的鸡蛋,加盐、生抽一起煮约15分钟,至鸡蛋熟透。4.用勺子轻轻将鸡蛋敲破一点裂缝,再煮20分钟,关火;泡半天后食用。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寒凉药物不宜过量,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以防损伤脾胃。另外,在生活中也需牢记不要贪凉。长时间吹空调,或是吃大量冷饮,都是不利于健康的,极易损伤阳气。

医院中医院示范中医科、东城区重点专科,拥有张兆元名老中医工作室、王丽彦知名中医工作室。中医科现有医师11人,硕士以上人员6人。中医科依托现有中医工作室,结合先进的治疗设备,以全科为基础,以专病为核心,力争医院中集健康服务养生保健和疾病治疗为一体的中医诊疗中心。

医院中医科部分专家介绍:

张兆元,主任医师,北京市第四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传承指导教师。擅长治疗头晕、头痛、咳嗽、冠心病、糖尿病、肝胆疾病、胃肠道疾病、肾病、便秘、皮疹、痤疮、关节疼痛及内科各种疑难杂症。

王丽彦,医学博士,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东城区知名中医。擅长治疗擅长治疗失眠、心悸、眩晕、汗症,便秘、胃肠疾病、癫痫、更年期综合症、月经病、咳嗽、以及各种慢性肾病,复杂性(反复发作)尿路感染。

黄慧芹,副主任医师。擅长治疗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肥胖症、痛风、慢性胃炎、月经不调、围绝经期综合征、荨麻疹、湿疹等病症。

(中医科供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tf.net/xljk/160122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