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健康_保健养生_健康养生馆 发布时间:2021-2-25 11:56:11 点击数: 次
《温病条辨》,清代吴瑭(鞠通)著(年),为温病通论著作。该书在清代众多温病学家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为温病创新理论之一。在温邪易耗伤阴液思想的指导下,吴鞠通倡养阴保液之法,并拟订了层次分明的温病治法方药体系,故《温病条辨》被称为清代温病学说标志性著作。吴鞠通谓前贤之中,元代王履(安道)虽能辨证温病,但论之未详;明末吴又可区分伤寒、温病,但立法欠精纯;清代叶天士立论精细,但立法甚简,皆未能透达圆满。于是吴氏取诸贤精妙,考之《内经》,参以个人心得,统论温病,而成此书。吴瑭(—),字鞠通,淮阴(今属江苏)人。19岁时其父因病而死,伤痛之余,遂广购方书。研读中见张仲景《伤寒论》序中有“外连荣势,内忘身命”之论,因慨然弃举子业,专事医术。4年后,其侄子病温,随后死于发黄,这一刺激更坚定了吴氏研究温病的决心。又过了3年,吴瑭至京师,检校《四库全书》,得览明季吴又可《温疫论》,于是专心于温病诊治。经过10年的钻研,吴氏已有很多心得,但从未敢轻易治疗一人。乾隆五十八年(年),北京温疫大行,吴瑭才一展身手,救治了数十人。长期的阅读积累,又经过成功的临床实践,吴瑭开始著书立说。嘉庆三年(年),吴氏将书初步完成。直到嘉庆甲子年(年),吴氏将此书展示给友人徵保。再经过10年,书终告完成,并刊于嘉庆十八年(年)。《温病条辨》仿《伤寒论》体例,分条列论,以求简要易诵,又恐简而不明,且免后人妄注,于是吴瑭在各条之下详加辨析议论,故以“条辨”命名。共6卷,另有卷首1卷。卷首为“原病篇”,引《内经》以求温病之原始。正文前3卷为全书的中心,专论温病。此3卷依次分上、中、下三焦设立篇目,分别论述三焦温病,并出治法。卷4为“杂说”,论救逆及病后调治法。此后附“解产难”(论产后调治与产后惊风诸症)、“解儿难”(论小儿急慢惊风痘症等)二篇(原作一卷,后析为卷5、卷6)。《温病条辨》最主要的成就在于吴氏建立了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由上及下、由浅入深,旨在“认证无差”。吴氏认为,伤寒六经辨证都是由浅入深,但六经是由表入里,须横看;三焦辨证则由上入下,须竖看。两种辨证体系有对立统一、一纵一横之妙。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该辨证体系与张仲景伤寒六经辨证、叶天士温热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互为羽翼,成为温病创新理论之一。在治法上,吴氏以温邪易耗阴液为立法的依据,倡导养阴保液之法,并据临床实践,提炼叶天士医案温病治法,化裁处方,以切实用。如分出清络、清营、育阴多种治法;又以银翘散为辛凉平剂,桑菊饮为辛凉轻剂,白虎汤为辛凉重剂,使温病治法用方层次清晰。该书内容全面系统,理法方药齐备,切合临床实用,为清代温病学说标志性专著,后世将此书视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作为中医必读之书。
第二十二集
第二十三集
第二十四集
特此通告:厚德医疗教育面向全国寻找名老中医,各位老中医也可以联系我们(联系,陈老师),免费宣传推广老中医,为中医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想学习中医(包涵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中医基础理论体系和中医九大学科等)的朋友扫码进群;想学习健康管理师(包涵常见慢性病20多种、营养学、心理学、中医基础学、康复学等)的扫码进群;中医和健康管理师都是国家提倡并长期需求的人才,学成后对自己对家庭对自家族对社会帮助都很大,可以就业也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中国是文化的中国,数千年来以文教化四方而少有武力征服;而中医承载着中国文化的核心——道。故曰:中医亡,则中国文化亡,文化即亡,则中国名存实亡!决非耸人听闻!让中医在自己的发源地继续扎根,为国人保驾护航,愿民众对中医有认知,望国家对中医有制度。复兴之路上,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呐喊、一起推动!
往期热门文章推荐
1.国家发文:中医全面接管!治愈率数据胜于雄辩!
2.全球疯抢中医,除了中国
3.中南海红墙御医胡维勤:西医是一门科学,中医是一门哲学
4.中央最新消息:民间中医不用考医师资格证了
5.中医的命运,就是中国的命运!
6.年,孩子,你一定要懂点中医!
7.纪录片视频《黄帝内经》医史篇合集(收藏)
8.纪录片视频《黄帝内经》医理篇全集(收藏)
9.纪录片视频《黄帝内经》养生篇全集(收藏)
10.中医—视频讲座《伤寒论》1-33集
11.中医—视频讲座《金匮要略》1-33集
12.中医—视频讲座《温病条辨》1-24集
热爱中医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