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阅读优秀文章展从阴阳之道

文章来源:健康_保健养生_健康养生馆   发布时间:2018-4-18 12:42:24   点击数:
  医院订阅哦!《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开篇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阴阳,为天地万物所遵守的法则。“治病必求于本”,何谓“本”?“本”为“阴阳”。阴阳和合则万物康健,阴阳不和则万物生病。对于一个人而言,若阴阳反作,病之逆从。治病要调理其失和的阴阳,使其阴阳和合。用什么调理失和的阴阳呢?自然是用药物的阴阳偏性。八纲辨证之“八纲”:阴阳、虚实、寒热、表里,“阴阳”为总纲。把虚实、寒热、表里仍可以划分为阴阳,虚、寒、里为阴,实、热、表为阳。《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出根本的治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此为正治之法。亦为简单之法。在临床中,体质、病情单纯的病人很少,大多数病人虚实交杂、寒热错杂。那么在人性化的中医治疗中,当把握几分虚实、几分寒热实在令人寻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云:“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王冰注云:“阴静故为阳之镇守,阳动故为阴之役使。”张景岳说:“守者守于中,使者运于外。以法象言,则地守于中,天运于外…以气血言,则营守于中,卫运于外。”此句指出了阴阳之间互根互用、对立统一的关系。万物皆可以分阴阳。就家庭而言,倘若夫妻双方都归属于阳,性格大方,专注于事业,而且事业上都很有成就,那么谁来管理家庭,或者说为家庭付出?倘若夫妻双方都归属于阴,那么就不用谈经济基础,也就没有什么上层建设。只有一方归属于阳,一方归属于阴,而且阴阳中和,才算得上和谐之家了吧。就五脏六腑而言,孰人不晓:“肝者,体阴而用阳。”是说肝主藏血,故体阴。肝气升发,故用阳。其实五脏六腑在执行生理功能时,皆为体阴而用阳。都有实体脏腑,也都有功能。就用药而言,也是阴阳和合。张景岳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这句名言是说,善于扶阳的,用药时酌情加入滋阴的药,那么阳气得到阴液的帮助则生化无穷。善于滋阴的,用药时酌情加入扶阳的药,那么阴液得到阳气的帮助则源源不竭。1真武汤之阴中求阳仲景在《伤寒论》少阴病中有云︰“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其对应的证型是:脾肾阳虚,水气内停。治法为温阳利水。既然温阳利水,用芍药为何意?芍药不仅不利水反而敛阴。岂不是与治法相悖了吗?非也。真武汤的智慧之处就在芍药。附子、生姜温阳时莫非不耗伤阴液?茯苓利水时难道也不伤阴?当然答案是肯定的。所以用芍药是为了防止伤阴太过。仲景的治疗思想考虑全面,他的格局很大,在治疗里也突出了阴阳互根互用,对立统一的理论。后世有云:“留一份阴气便多一丝生机。”“阴”为人体的物质基础,没有面包何谈爱情?正是因为有健康正常的物质基础,才能保证五脏六腑正常的生理功能的执行。2麦门冬汤之阳中求阴仲景又在《金匮要略》中云:“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麦门冬汤主之”。: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三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麦门冬汤治疗肺胃阴虚,虚火上炎证,其治法为滋养肺胃,降逆和中。本要滋养肺胃之阴,为何还要加半夏辛燥之品?麦门冬汤中麦门冬:半夏=7:1,仲景在大量的滋阴药中少佐辛燥之品,滋而不腻,且燥不伤津。这才是麦门冬汤带给后人的启示。正所谓“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麦门冬汤滋养肺胃之阴:半夏为辛燥之品,属阳;麦冬、人参、甘草、大枣甘甜滋阴,属阴。半夏可乃麦门冬汤点睛之品。当然,半夏还可降逆止呕,为麦门冬汤中的二重作用。3银翘散之阳中求阴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上篇》里说:“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银翘散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但其中有荆芥穗、淡豆豉(麻黄水炮制)等辛温之品,为什么?辛温药的发散解表的力量强于辛凉药。寒主凝滞,所以辛凉药虽味辛,但其性凉决定了开毛窍之力弱于辛温药。所以荆芥穗、淡豆豉之品开毛窍使邪有出路。叶天士有云“在卫者,汗之可也。”当温热之邪在卫分时,微微发汗即可,可用荆芥穗、淡豆豉,其辛温发散力量微弱。温热之邪伤阴耗气,少佐辛温发散之品并非姑息热邪,而是助辛凉之品以驱邪外出。所以银翘散的智慧在于少佐荆芥穗、淡豆豉。4丁甘仁用药之阴阳和谐孟河四大家之一丁甘仁在其医案中,用熟地时必用砂仁(捣)、陈皮等辛散行气之品,以防熟地等甘腻厚重之品碍胃气。滋阴而不滋腻,药之阴阳相和,恰如其分,各取所需。又肝乃将军之官,肝气上升,肝风内动时需要伐肝,但在伐肝的时候不可过猛,还需加一些轻微升发肝气的药:茵陈等等。例如:镇肝熄风汤中的茵陈和生麦芽。“诸痛疮疡,皆属于火。”在临床中,大多皮肤病属血热。在血热重时,直须凉血。大剂量的清火解毒之品也无妨,不怕伤胃气。但在血热退后,大剂量的清热之品效果倒不佳,这时候需要加上一些温阳补气之品。大的治法不变,即“热者寒之”,但“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跟过一位老师抄方,有一个治湿热型湿疮的方:苦参10克,苍术10克,黄柏10克,川牛膝10克,生薏仁30克,蚤休15克,白鲜皮15克,地肤子15克,陈皮5克,玉竹5克。这个方子的智慧之处在哪里?我想在陈皮和玉竹吧。用辛温之品陈皮一则化脾胃湿与痰,二则顾护胃气,恐大量苦寒燥湿之品伤胃气。玉竹甘润滋养胃阴,苦寒之品燥湿的同时也燥伤阴液,玉竹体现了医家治病思想的前瞻性。有人说,中国人讲究和谐,就像阴阳鱼那样,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是一种包容的哲学态度。西方人则讲究对抗哲学,我就是我,你就是你,好的就是好的,坏的就是坏的。其实,世界并非那么简单,也并非是几条理清的直线。从人性上讲,有纯粹的好人和坏人吗?思维要非线性,广阔些。格局不能太小,太小则会考虑不周。尤其作为一个大夫,任何事情更要讲究艺术性,刚柔并济,方能老少皆宜,哪里会有那么多的医患关系紧张。“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凡事遵守阴阳之道,互根互用,对立统一,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方能生化无穷,泉源不竭。(作者学校:北京中医药大学)

赞赏

长按







































北京正规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tf.net/zyys/160120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