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脏腑兼病辨证下

文章来源:健康_保健养生_健康养生馆   发布时间:2018-8-28 20:30:29   点击数:
  

脏腑辨证

七、脏腑兼病辨证(下)

八、肺肾阴虚证

肺肾阴虚证是指肺肾两脏阴液亏虚、虚火内扰所表现的以干咳、少痰、腰酸、遗精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咳嗽少痰,或痰中带血,或声音嘶哑,腰膝酸软,形体消瘦,口燥咽干,骨蒸潮热,盗汗,颧红,男子遗精,女子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本证多因燥热、痨虫耗伤肺阴;或久病咳喘,损伤肺阴,病久及肾;或房劳太过,肾阴耗伤,不能上润,由肾及肺所致。辨证时应该注意本证一方面有虚火灼肺、肺失清肃的见症(咳嗽痰少,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另一方面有肾阴不足的见症(腰膝酸软,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此外还有阴虚火旺的见症(骨蒸潮热,消瘦盗汗,舌红少苔等)。临床以久咳痰血、腰膝酸软、遗精与阴虚证共见为辨证要点。如图10-65所示。

九、肝火犯肺证

肝火犯肺证是指肝经气火上逆犯肺,而使肺失肃降所表现的以胸胁灼痛、急躁、咳嗽痰黄或咯血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胸胁灼痛,急躁易怒,头胀头晕,面红目赤,口苦口干,咳嗽阵作,痰黄稠黏,甚则咯血,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证候分析〗本证多因郁怒伤肝,气郁化火;或邪热内蕴,肝火炽盛,上逆犯肺;或邪热蕴肺,咳甚牵引胸胁,影响肝气升发,郁而化火犯肺所致。辨证时应该注意本证一方面有肺失清肃的见症(咳嗽阵作,甚则咯血,痰黄黏稠);另一方面有肝经实火内炽的见症(胸胁灼痛,急躁易怒,头胀头晕,面红目赤,口苦,脉弦数)。临床以咳嗽或咯血、胸胁灼痛、易怒及实火内炽之象并见为辨证要点。如图10-66所示。

十、肝胆湿热证

肝胆湿热证是指湿热蕴结肝胆,疏泄功能失职所表现以胁肋灼热胀痛、口苦、身目发黄、寒热往来等为主症的证候。

〖临床表现〗胁肋灼热胀痛,厌食腹胀,口苦,泛恶欲呕,大便不调,小便短赤,或见寒热往来,身目发黄,或阴部瘙痒,或带下色黄秽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证候分析〗本证多因感受湿热之邪,或嗜食肥甘,湿热内生;或由脾胃纳运失常,湿浊内生,土壅侮木,致使湿热蕴阻肝胆所致。辨证时应该注意本证一方面有湿热蕴结肝胆,疏泄失职的见症(胁肋灼热胀痛,口苦,身目发黄,寒热往来,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另一方面有脾胃纳运,升降失职的见症(厌食腹胀,泛恶欲呕,大便不调);此外还可见湿热循肝经下注的见症(阴部瘙痒或肿胀,带下色黄秽臭,小便短赤等)。临床以右胁肋胀痛,厌食腹胀,阴部瘙痒或身目发黄及湿热内蕴征象为辨证要点。如图10-67所示。

应熟悉的是:本证与湿热蕴脾证均为湿热之邪为患,出现脾失健运的症状,但两者的病位、病机不同,临床表现亦有区别(表10-37)。本证是邪在肝胆,为湿热郁遏,疏泄失司,以肝胆的见症为主;湿热蕴脾为湿热在脾,中焦受阻,升降失常,以脾胃的症状为主。临床应当注意区别。

十一、肝胃不和证

肝胃不和证是指肝气犯胃、胃失和降,表现以脘胁胀痛、嗳气、吞酸、情绪抑郁等为主症的证候。又叫肝气犯胃证、肝胃气滞证。

〖临床表现〗胃脘、胁肋胀满疼痛,走窜不定,嗳气,吞酸嘈杂,呃逆,不思饮食,情绪抑郁,善太息,或烦躁易怒,舌淡红,苔薄黄,脉弦。

〖证候分析〗本证多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所致。辨证时应该注意本证一方面有肝气犯胃,胃失和降的见症(胃脘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吞酸,嘈杂);另一方面有肝气郁滞的见症(胁肋胀痛,情志抑郁,急躁易怒,善太息)。临床以胸胁、胃脘胀痛或呃逆、嗳气为辨证要点。如图10-68所示。

十二、肝郁脾虚证

肝郁脾虚证是指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所表现的以胁胀作痛、情志抑郁、腹胀、便溏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叫肝脾不和证。

〖临床表现〗胸胁胀满窜痛,善太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食少,腹胀,肠鸣矢气,便溏不爽,或腹痛欲便,泻后痛减,或大便溏结不调,舌苔白,脉弦或缓。

〖证候分析〗本证多因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横乘脾土,或饮食不节,劳倦太过,损伤脾气,脾失健运,土反侮木,肝失疏泄所致。辨证时应该注意本证一方面有肝失疏泄,气机不利见症(胸胁胀满窜痛,情志抑郁,太息或易怒);另一方面有脾失健运见症(纳呆腹胀、便溏、肠鸣或腹痛欲泻,泻后痛减,大便溏结不调)。临床以腹痛肠鸣、胸胁胀满、纳少便溏等为辨证要点。如图10-69所示。

肝郁脾虚证与肝胃不和证的鉴别要点如表10-38所示。

十三、肝肾阴虚证

肝肾阴虚证是指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虚热内扰所表现的以腰酸胁痛、眩晕、耳鸣、遗精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头晕目眩,耳鸣,健忘,胁痛,腰膝酸软,口燥咽干,失眠多梦,低热或五心烦热,颧红,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本证多因久病失调,阴液亏虚,或因情志内伤,化火伤阴,或因房事不节,耗伤肾阴,或因温热病久,津液被劫,均可导致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虚热内扰。辨证时应该注意本证一方面有肝肾阴虚,失于濡养的见症(头晕目眩、耳鸣健忘、腰膝酸软、胁痛);另一方面有阴虚火旺的见症(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临床以腰膝酸软,遗精、耳鸣、胁痛及虚热证共见为辨证要点。如图10-70所示。

肝肾阴虚证与肝阳上亢证的区别如表10-39所示。

十四、脾肾阳虚证

脾肾阳虚证是指脾肾阳气亏虚,温化失权,表现以泄泻、水肿、腰腹冷痛等为主症的虚寒证候。

〖临床表现〗腰膝、下腹冷痛,畏冷肢凉,久泻久痢,或五更泄,完谷不化,便质清冷,或全身水肿,小便不利,面色?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证候分析〗本证多由久泻久痢,脾阳损伤,不能充养肾阳,或水邪久踞,肾阳受损,不能温暖脾阳,导致脾肾阳气同时受到损伤,虚寒内生,温化无权,水谷不化,水液潴留。辨证时应该注意本证一方面有脾肾阳虚,运化失职,水液内停的见症(久泻久痢或五更泄,完谷不化,便质清冷,或水肿,小便不利);另一方面有阴寒内盛见症(形寒肢冷、面色?白,腰膝下腹冷痛,脉沉迟)。临床以泻痢水肿,腰膝冷痛及虚寒之象并见为辨证要点。如图10-71所示。

中西医临床医学

医学知识分享与学习

每天学点小知识

▼点击“阅读原文”,







































郑州白癜风治疗中心
北京中科白癜风联合诊疗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tf.net/zyys/160121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