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葆精养气

文章来源:健康_保健养生_健康养生馆   发布时间:2020-12-7 13:55:19   点击数:
  北京治疗白癜风得多少钱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16226.html

前言

先前,笔者分享了《八卦象数疗法》,引起一段时间朋友圈内的轰动。配合部分学习的朋友增加推出《自我调养巧治病》。现在继续增加名中医王玉川的高等院校教材作品《中医养生学》,欢迎大家参与论证讨论。笔者提醒建议大家先学习“基础”;其次是“诊断”;然后才是“养生”和“调理”等之外的学科。而“基础”的重点内容仍然是“阴阳五行学”!

1.1概念

1.2性质和特点

1.3地位和任务

1.4学习方法和要求

2.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2.1上古时期

2.2先秦时期

2.3汉唐时期

2.4宋元时期

2.5明清时期

2.6近代与现代

3.1理论与生命

3.2-3天年和衰老

3附.近代衰老学说

3.4天人相应

3.5形神合一

3.6动静互通

3.7协调平衡

3.8正气为本

4.1协调脏腑

4.2畅通经络

4.3清静养神

四、节欲葆精

由于精在生命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使身体健康而无病,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养精则是十分重要的内容。《类经》明确指出:“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葆精的意义,于此可见。

葆精的另一方面含义,还在于保养肾精,也即狭义的“精”。男女生殖之精,是人体先天生命之源泉,不宜过分泄漏,如果纵情泄欲,会使精液枯竭,真气耗散而致未老先衰。《千金要方·养性》中指出:“精竭则身惫。故欲不节则精耗,精耗则气衰,气衰则病至,病至则身危”。告诫人们宜保养肾精,这是关系到机体健康和生命安危的大事。足以说明,精不可耗伤,养精方可强身益寿,作为养生的指导原则,其意义也正在于此。

欲达到养精的目的,必须抓住两个关键环节。其一为节欲。所谓节欲,是指对于男女间性欲要有节制,自然,男女之欲是正常生理要求,欲不可绝,亦不能禁,但要注意适度,不使太过,做到既不绝对禁欲,也不纵欲过度,即是节欲的真正含义。节欲可防止阴精的过分泄漏,保持精盈充盛,有利于身心健康。在中医养生法中,如房事保健、气功、导引等,均有节欲葆精的具体措施,也即是这一养生原则的具体体现。其二是保精,此指广义的精而言,精禀于先天,养于水谷而藏于五脏,若后天充盛,五脏安和,则精自然得养,故保精即是通过养五脏以不使其过伤,调情志以不使其过极,忌劳伤以不使其过耗,来达到养精保精的目的,也就是《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避免精气伤耗,即可保精。在传统养生法中,调摄情志,四时养生,起居养生等诸法中,均贯彻了这一养生原则。

五、调息养气

养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保养元气,一是调畅气机。元气充足,则生命有活力,气机通畅,则机体健康。

保养正气,首先是顺四时、慎起居,如果人体能顺应四时变化,则可使阳气得到保护,不致耗伤。即《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四时养生、起居保健诸法,均以保养元气为主。

保养正气,多以培补后天,固护先天为基点,饮食营养以培补后天脾胃,使水谷精微充盛,以供养气。而节欲固精,避免劳伤,则是固护先天元气的方法措施。先天、后天充足,则正气得养,这是保养正气的又一方面。

此外,调情志可以避免正气耗伤,省言语可使气不过散,都是保养正气的措施。

至于调畅气机,则多以调息为主。《类经·摄生类》指出:“善养生者导息,此言养气当从呼吸也”。呼吸吐纳,可调理气息,畅通气机,宗气宣发,营卫周流,可促使气血流通。经脉通畅。故古有吐纳、胎息、气功诸法,重调息以养气。在调息的基础上,还有导引、按蹻、健身术、以及针灸诸法。都是通过不同的方法,活动筋骨、激发经气、畅通经络,以促进气血周流,达到增强真气运行的作用,以旺盛新陈代谢活力。足以看出,在诸多养生方法中,都将养气作为一条基本原则之一,而具体予以实施,足见养气的重要。

--------------------------

《中医基础理论》电子版目录_

《自我调理巧治病》目录_

《谈五运六气》

《寓医于食目录》_

《紫微斗数讲义》后感

谈《风水之道》总论

学习八字术数的四个阶段

《学风水的第一本书》

目录_

《命理探原》探研总纲

《命里探原》实例_

目录

《科技与生活》目录_

浅说八卦象数之手机号能量(7)

《八卦象数疗法》后感索引

声明:

本人发表的文章交流属于个人的一些周易论证的见解分享,部分搜集了一些大家们的数据和资料汇编而成,如有纰漏还望多多指正。关于历史上的一些资料也是汇编提供大家讨论交流所用。如有转载的,请注明出处,谢谢!

另!中医养生分享部分是根据个人和部分易友的一些共同探研分享,是否适合存在一定风险,敬请留意!

历史看今朝,人性不变。过中的人事由不同风流人物轮流演绎……实在有意思……诚结易友、智会良师!分享周易文化……欢迎各位多多指教……

个人

_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tf.net/zyys/160123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