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莫宝庆
我国近年发布的营养相关发展报告年6月30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年)》,详细介绍了我国居民营养相关健康的现状,即营养缺乏与过剩仍然并存,营养缺乏病患病率在下降,而营养过剩病患病率却在增加,同时也提出了应对的政策和措施。
年5月1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对进一步改善居民的营养状况提出了新的理念与具体做法。
而早在年,国务院就发布了《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年)》,对年应该实现的营养目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我国居民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目前我国居民的健康状况并不乐观,虽然与年相比,居民的健康状况有所增强,但仍面临着营养不良的问题。年成人营养不良率为6.0%,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和消瘦率分别为3.2%、9.0%,而成人肥胖率为11.9%、糖尿病患病率为9.7%。高血压患病率为25.2%,且同期居民的奶类、豆类摄入量偏低,蔬菜水果摄入量减少,由食物中提供的钙、铁、维生素A、维生素D仍较少,而脂肪摄取量却在增多,脂肪的供能比已达30%以上,每日摄入的盐量10.5g。与此同时,成人经常锻炼率仅18.7%,居民对高血压的知晓率仅为30%。
基层医务人员对居民的教与促教居民生活在社区,“教”的重任也在社区,所以这就对基层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基层医务人员营养知识知晓率参差不齐,因此,从事基层慢病管理的人员每年应至少参加一次营养知识学习。
在社区慢病管理方面,要充分利用社区的网络,以防为主、以管为重、防管结合。通过宣传册、宣传栏、公益讲座、知识竞赛、成立营养宣教志愿者服务队等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居民进行合理营养的教育,倡导合理营养的思想,提高其对营养相关疾病预防的认识。力争每2个月进行一次营养教育活动,让合理营养的知识融入居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有条件的基层,还可设立营养(健康)咨询室解答居民的问题。
落实营养教育首诊负责制,一旦发现存在营养相关问题的居民,应及早进行营养教育,并为其建立档案,经常进行监测,以防止新发病例的出现。
此外,还可发挥模范的作用,让懂得营养、身体健康的居民示范合理营养的方法,引导其他居民实践合理营养。
基层慢病管理机构还可设立年度营养目标,对营养不良的患病率、发病率实行目标管理和控制。有条件的单位宜经常进行营养调查,了解当地居民的膳食与营养问题,提出分类指导意见。
促营养不良的患者康复于基层,而他们经常有着一些错误的理念与做法,所以他们是基层重点管理的对象。基层慢病机构要予以足够的、不显过度的关心,促进他们采取合理的方式,达到控制慢病、康复身体的目标。
经常组织有针对性的专题教育活动,请病重者讲教训,请恢复者谈经验,要讲道理、授方法、示做法,力争一次活动解决一个问题,学好一种方法。
组织多种有益活动,例如一日营养示范活动,让居民体验合理营养的要求与具体做法。有条件的单位可组织各种俱乐部,提供平台让患者们开展经常性的交流活动。
要注意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设计个性化的精准指导方案,以正确的方法早日和持久性地控制相关慢性疾病。
基层营养健康教育相关工具推荐关于基层营养健康教育相关工具,目前可以推荐的是控盐勺、控油壶、BMI转盘,这些工具较为直观、实用。我们曾做过“中国数字科技馆”项目中的《食品营养与安全》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