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和复工复产的推进,全国大部分地区开通了本地“健康码”,保障各类活动场所的人员通行。
根据不同的健康风险状态,各地“健康码”普遍采取绿、黄、红三色进行分类管理。一般来说,绿码代表无异常和可正常通行,黄色代表中风险,红色代表高风险,但由于各地防控要求不同,红码和黄码显示的风险人群和相关要求也有所不同。
不少网友关心,实行“健康码”管理后,本地“健康码”到外地能不能用?出差外地“健康码”是否会变色?哪些地方“健康码”可以互认?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已推出“防疫健康信息码”,关联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防疫“健康码”信息,并实现信息共享和互通互认。也就是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健康码”可实现“一码通行”。
杭州三色健康码示例。图/杭州健康码管理与服务指南
释疑1:“健康码”不同颜色有何含义?
——绿码普遍代表可正常通行,红黄码因各地防控要求而异
疫情防控健康码,最早于2月中旬在杭州开始实行,目前已经在全国大部分省份推广。各地根据不同场景应用赋予健康码不同的颜色,普遍采取绿、黄、红三色分类管理。
由于各地疫情状况与防控要求的不同,三种颜色代表的含义也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区别主要在于红码和黄码显示的风险状态不同,绿色普遍代表无异常可正常通行。
根据杭州2月份的规定,黄码者要进行7天以内的集中或居家隔离,连续申报健康打卡不超过7天正常后转为绿码;红码者要实施14天集中或居家隔离,连续申报健康打卡14天正常后转为绿码。
4月10日发布的《杭州健康码管理与服务指南》最新明确,红码表示健康处于高风险状态,如确诊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规定时间内到过疫情重点地区的人员等;黄码表示健康处于中风险状态,如规定时间内有防疫疾病症状之一的人员等。此外,杭州还新增橙色健康码,用于从疫情国家或地区来杭和返杭人员申领。
在上海,黄码代表重点地区来沪未满14天人员,建议观察;红码代表未解除医学管理措施、确诊未出院、疑似未排除等人员,以及14日内重点国家或地区旅居史的人员,建议隔离。
而北京,据北京市民服务热线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北京市民通过“北京健康宝”小程序申领的“健康码”,红色代表集中隔离,黄色代表居家隔离。
深圳“黄码”需要工作人员通过“扫一扫”核实个人信息,“红码”则会提示工作人员引导就医或返回隔离地点。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通用的“绿码”并非“国家健康码”的标准。3月下旬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推出的全国“防疫健康信息码”,对无异常健康状况采取的是“未见异常”的文字表述,同时自动显示确诊、疑似、同行密接等查询结果。
国家政务服务平台“防疫健康信息码”页面。手机截图
释疑2:各地“健康码”是否互认?
——“国家健康码”关联全国31地,绝大部分地区可“一码通行”
目前大多数地区的“健康码”,都依托各自开发的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