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聯伟中医養身讲座十四拔罐簡介

文章来源:健康_保健养生_健康养生馆   发布时间:2018-4-20 17:06:23   点击数:
  

拔罐又名“火罐氣”“吸筒療法”,古稱“角法”。牠不屬於《黃帝內經》記載之經典療法之一。牠應屬於古代民間流傳至今的一種民間療法。牠是一種以杯、罐作工具,借熱力排去其中的空氣産生負壓,使吸著於皮膚,造成鬱血現象而致排病的一種療法。晉代葛洪《肘後方》、唐代王燾《外臺祕要》中皆記有“角法”治病。《外臺祕要》中記載:“患殗殜(yedie,注:生小病)等病……即以墨點上記之,取三指大青竹筒,長寸許,一頭留節,無節頭削令薄如劍,煮此筒子數沸,及熱出筒,籠墨點處按之,良久,……數數以此角之,令惡物出盡,乃疾除。”清代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中提到“火罐氣”說:“罐得火氣合於內,即牢不可脫……肉上起紅暈,罐中有氣水出,風寒盡出。”古代醫家在治療瘡瘍膿腫時用牠來吸血排膿,後來又擴大應用於治感冒初起、風濕等一些較輕之病。拔罐分為火罐即利用火力排去內空氣、水罐即利用煮水(藥)熱力排去內空氣、抽氣罐(抽去內空氣)三種。具體操作形式分為單罐、多罐、閃罐、留罐、推(走)罐。罐的種類有竹罐、陶罐、銅罐、鐵罐、玻璃罐。拔罐適用范圍:風濕痛、腰背腿痛、關節疼痛、消化不良、發熱頭痛、感冒初期、外感咳嗽、瘡瘍初起、各種外傷瘀血、痰濕瘀結等。拔罐於下列情況則不宜使用:高熱(病因未明)、抽搐、痙攣、皮膚過敏或有潰瘍破損處、肌肉瘦削或骨胳凹突不平及毛發多的部位。孕婦腰骶部慎用。重病及體質虛弱之人慎用。注意事項:1,體位要適當,以防罐體脫落。2,根據部位,選罐大小合適。3,拔“火罐”時須防燙傷。4,拔完後,局部呈紅暈或紫紺色,為排病現象,不霑水即可,會自行消退。5,拔完罐後,需要靜坐或靜臥10至20分鐘為宜,更不可即時出門吹風。6,熱天不可在空調吹著冷氣下拔罐。7,拔罐後至少24小時內不吃生、冷食品。8,冬天要少拔罐,必要拔則須防受寒;每年“三伏天”可多拔背部之膀胱經,無症狀可益身有病則祛病。9,對於久病或一些具體且診斷明確之病,能否拔罐?怎麼拔?就應找醫生咨詢或施治了。

松月堂淘宝店:







































得了白癜风在北京哪家医院能治好
中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tf.net/dzys/1601203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