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是我国的国粹,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科学和哲学思想,丰富中医养生科普知识,充分发挥其文化价值,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国人身体素质,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有重要意义。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达到治未病的效果。
以下内容为胡智海主任曾在上海星尚频道《X诊所》以及中医四季养生讲座时提到的一些科普养生小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学会养生小妙法。在这个基础上,能够拥有更健康的身体,更高质量的生活。盛氏针灸疗法将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不可忽视的抖动
中医认为身体的抖动和风邪有关,而风邪又分外风和内风。外风就是指的自然界的风,是阳邪;因此受到外风的侵袭人会感到头晕,头痛、四肢抖动等症状。
而内风是肝风,病变中会出现摇晃眩晕等症状。
习惯性抖动往往有可能是疾病的前兆,如果持续发展下去会演变成肌肉萎缩、高血压、高血脂甚至衍生出肿瘤等疾病。
静功是一种道家休养的功法,它运用简单的姿势,配合意念和呼吸达到健身治病的功效。
静功的操作:把两手掌放于腰的两侧,然后闭眼将注意力集中在两掌之间,此时你可以感觉到有股气在膨胀与收缩,每天练习有助于养护脾胃之气。
嗜睡也是一种病
嗜睡也是一种病,成年人的正常睡眠时间为6-8小时,睡眠时间长是身体发出的警报,有研究发现每天睡眠超过8小时,死亡率和疾病发生率要比正常人高50-60%。
中医认为嗜睡是体内阳气不足的表现,而得阳者生失阳者亡。常见的饭后困中医认为是脾胃不足导致的,也就是身体里的气血不足,全身处于缺血缺氧状态,除了嗜睡还有面色偏白、无精打采、胃口不好、懒得说话等症状。
早上7-11点是脾胃运化最旺盛的时候,如果这个时间段你还会困说明脾胃气血不足。吃多就犯困是属于情况较轻的;而早饭后困属于情况较中等;而吃少量早饭就困就说明情况严重。
早上7-11点是脾胃经络运行的时间,吃一点点就犯困说明脾胃健康已经受到重创,严重发展下去会有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危险。
小妙招
四缝穴
四缝穴是经外奇穴,出至《奇效良方》,常用来治疗小孩的百日咳、腹痛、食欲不佳、脾胃虚弱等情况。对成年人也有很好的疗效,针刺四缝穴溃疡很好的解决饭后困等问题。
八珍汤
由四君子汤和四物汤组成,四物汤主在补血,四君子汤主在补气,两者结合可谓气血双补,多用于气血皆虚等。八珍汤主要针对爱睡觉并且身体发生不确定位置疼痛的情况。
困且疼痛是由于体内有瘀血导致的,如果身体固定位置出现针刺疼痛且夜间有加剧的情况或者舌苔厚腻偏紫就可以用八珍汤来调理。
情绪的健康风险
最近,有研究人员发现,如果常年处于慢性压抑之下,会使血液中葡萄糖和脂肪酸升高,患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加大。另外,压力还会使人体胆固醇水平上升,更易诱发心血管病。为何情绪能够如此影响人的健康呢?这种说法是否具备科学性?专家从中医学角度为我们揭开了情绪之谜。情绪和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五种负面情绪对应人体五脏,好情绪是健康的基础。
中医认为情志由五脏发出,《黄帝内经》就有讲: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怒喜思悲恐。黄帝内经认为喜伤心(惊喜、狂喜、爆喜)、怒伤肝、悲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怒火伤肝会导致头晕头痛、胃口不佳、失眠多梦,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脑梗塞、脑出血危及生命。
小妙招
以情治情:就是采用相克的情绪治疗的方法,如发怒的时候,采用哭泣的方法来治疗,可以缓解怒气,是临床常用的自我调节方法
穴位按摩:常用肝心脾肺肾的腧穴治疗,如怒-肝-太冲穴,喜-心-神门,思、忧-脾-太白,悲-肺-太渊,恐、惊-肾-太溪。以上穴位可以用按摩棒按压,也可以用手指按压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