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很多人进补的观念不对
专家小传
施小墨,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先生之子,施小墨诊所现任所长,善于医治内科、妇科、儿科各种疑问症。并于年5月起,在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固定时间坐诊。
周六的早上,在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间普通诊室里,施小墨耐心地给病人开完方子后,热忱地招呼进去。虽然已是71岁高龄,但施老精神矍铄,至今仍然坚持每天出诊,给患者看病开方。知道要采访他,施老特地整理了一下衣服和头发,他笑着说:“做好科普,就是治病救人呀!”本期《生命时报》特邀名老中医施小墨,请他谈谈自己的养生心得。
《生命时报》:您在肿瘤医治方面有独到见解,特别强调晚期病人“吃、睡、排”做得好,就能有很好的医治效果,能请您具体谈谈吗?
施小墨:西医的医治手段固然有效快捷,但在中医看来,化疗、放疗和手术都属于祛邪伤正的手段,有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感觉。化疗、放疗后,白血球遭到影响,头发也掉了,饭也吃不下去,这样的医治对患者损伤很大。所以我不主张晚期肿瘤患者放化疗,吃中药进行调理便可。而且从实践中可以看到,晚期患者带瘤生存,生活质量和生活状态也很好。
吃饭、睡眠、排便是病人生存的关键,如果吃睡排都好,病人的免疫力就会提高,这样就不需要免疫力医治了。比如肿瘤患者睡眠不好,就让他好好睡,如果吃不下去饭,那就开药方让他吃得下饭,吃得好了,抵抗力就上来了。中医是宏观的观点,全部人处在抵抗力强的状态,肿瘤自然就会被抑制,带瘤生存也能生活得很好。
有研究发现,白花蛇舌草、百枝莲在动物实验中有抗癌作用,很多医生因而拼命地用,但我认为还是应当捉住整体医治。“以证统病,病症结合,整体调理,突出特点”是我医治癌症的主要思路。根据具体情况施治,终究目的是治好病,让患者快乐地生活,能做到这些,我认为这类医治就是对的。
《生命时报》:说到提高免疫力,您曾提过一个叫“通补”的养生原则,可否大概介绍一下这个原则是具体甚么?对现代人来讲这个原则是不是适用?
施小墨:人衰老以后会出现很多瘀滞不通致使的问题,如老年斑是皮肤瘀滞的结果,脖子肌肉没有弹性是血瘀不通。不通有很多种,医治的思想也各不相同:气虚致使的气血不通,要用补气的方法;如果是血瘀致使的不通就要活血化瘀;如果痰多,就用化痰的方法。
现在的人很注意养生,重视补养自己的身体,但“补”是一门学问,对肥胖的人,饮食要平淡,宜进行平补、清补;对消化功能差、食纳不顺畅的人则应进行通补。现在很多人的观念里,依然认为补就意味着吃好东西,这是不对的。还有一些毛病的进补观念,比如孩子容易感冒其实多因食积化火,家长却以为是孩子体弱,因而煲汤放很多大补的中药,结果不但没有起到补养的效果,反而是火上浇油,致使孩子体内阴阳失调,更容易感冒。
进补分为温补、清补、平补、峻补、通补等补益方法,讲求辨证施治、量体裁衣,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进行判断,有阴虚内热的人合适清补,可以吃一些燕窝、莲子、百合等。现代人总的来说,生活条件更好,运动减少,“补”的时候更要先了解自己的具体身体状态后再做定夺,不要盲目进补,以避免适得其反。
《生命时报》:您曾说过“精神第一,饮食其次,锻炼第三”,但目前很多人都忽视了精神的重要性,您能否谈谈精神状态对健康的影响,和平时我们应当怎样做?
施小墨:我觉得精神因素对人的整体健康来讲至关重要。中医把人的情感归纳为7种,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绪太过剧烈都有可能致使人生病,比如过喜伤心,忧思伤脾、惊骇伤肾、大怒伤肝等。
人应当学会理解他人,多为对方想一想,如果能够体谅和理解他人,自己的心态就容易平衡了。如果有甚么心事儿,要注意抒发,以减缓不良情绪,比如找个好朋友聊聊天儿。老年人常常畏惧孤独,有很多来找我看病的老年患者都有老年忧愁症,我最常开的“药方”就是催促他不要一个人躲在家里看电视、看书,应当多和朋友沟通和交换,多走出家门。
《生命时报》:饮食是中医养生的重中之重,您有甚么特别的讲求吗?
施小墨:现在提倡均衡饮食,不可大鱼大肉,而是五谷杂粮都应当吃。我们老年人的饮食特别应当做到“清、淡、温、软、简”,完全没有必要专门花大价钱去吃甚么鲍鱼、鱼翅等,水果蔬菜只要是新鲜的就应当吃。另外,我建议对酒精没有明确的忌讳的老年人,可以适当喝一点葡萄酒,每天喝上一小杯(约30~50毫升),有益无害。
食品分寒、热、酸、凉四性,有辛、甘、酸、苦、咸五味,老年人应当根据四季特点来进食。夏天可以常吃一些绿豆、西瓜、百合、莲子、红枣等,到了冬季宜吃一些温热的食品,比如涮羊肉等。
《生命时报》:您从医多年,对当好一名医生最深的体会是什么?
施小墨:我觉得首先要讲医德,“大医精诚”就是说,医生技术上要“精”,态度上要“诚”。我父亲当年开办华北中医学院时就非常强调这个思想。看病不能“看人下菜碟”,我每天都告知自己,小病要当大病一样重视,不能让任何一个病人出问题。
另外,医生要有慈悲之心。有一次,一名四五十岁的人坐着轮椅来看病,我心里很难受,他那个年龄本不该靠轮椅生活,还是被疾病耽误了。我们当大夫的首先要能看病、看好病,更要嫉“病”如仇。患者大冷天或大热天地排队来看病,这代表他们信任你,如果不好好看病,实在对不起大家。▲(转摘自人民)
白癜风什么症状北京治白癜风需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