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文章来源:健康_保健养生_健康养生馆   发布时间:2016-12-1 6:19:47   点击数:
  10月10日为“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宣传主题: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大致可以

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智力发展正常。正常的智力是儿童青少年能够正常生活学习的基本心理条件之一。智力水平一般用智力商数(IQ)来表示,它是测量个体智力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标,即智力年龄除以实际年龄所得商数,也叫比率智商。智商具有个体差异,一般认为智商在80以上为正常。智力低下或弱智是常见于儿童的一类疾病,在标准化的智力测验中,其界定智商值应是低于70。

2.情绪稳定协调。稳定协调和愉快的情绪表示儿童青少年处于积极的、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保持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相反,经常性的情绪波动、紧张焦虑、恐惧退缩或冷漠无情等,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甚至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乃至损害身体健康。有专家认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是“情绪愉快”。

3.心理特点符合实际年龄。人在各年龄阶段,多表现与年龄相适应的心理特征和规律,从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者应具有与多数同龄人相符的心理行为特征。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若经常严重偏离自身的年龄特点,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4.行为协调、反应能力适度。健康的儿童青少年,其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应是和谐统一的,对外部刺激的反应是适度的,表现为既不异常敏感也不异常迟钝,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以协调的行为对环境变化作出适度的反应,是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这种适应能力除与他们的神经系统活动的强弱与灵活性有关外,还受生活经历和学习锻炼的影响。5.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儿童的心理活动得以形成和发展,有赖于与人交往的发展。健康的儿童青少年一般都能与周围的人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和睦相处。如果儿童早期的社会交往被剥夺,容易造成孤僻、敌意、敏感、适应困难等心理障碍。若常表现为孤独和人际交往的冷漠,应考虑是否出现人格障碍;相反,无选择地过分交往,并十分热情和兴奋,也要考虑是否属于躁狂状态。若常表现过度攻击和行为霸道,使别人不愿与其交往,也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6.个性的稳定和健全。健全稳定的个性表现为健康的精神面貌,有客观而积极的自我意识,能适度控制自己的心理与行为,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性格极端内向或极端外向,与他人或社会生活长期格格不入,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除此之外,心理健康的标准还包括:注意力集中、适度耐受各种压力、能认同他人、有社会责任心、有现实的人生目标等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首先要从个体自身、社会、家庭、教育机构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必须坚持"社会-心理-生物"的综合模式,在社会大系统中形成医疗、心理、教育、福利等一体化的综合服务网络,以早期干预、及时干预、系统干预、发展性干预等为原则,在干预策略上提倡直接干预与间接干预并重:

一、直接干预:对儿童直接实施咨询在咨询中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问题,积极实施干预策略(如认知行为疗法、行为矫正与塑造),另外还有通过教育、指导、训练,使其心理问题得以解决,从而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儿童摆脱心理困扰。对特殊儿童,则更注意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从儿童需要出发来解决儿童的心理问题。另外还要积极联系社会工作者,对儿童给以社会性的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庝粈涔堟椂鍊?
鏉冨▉鐨勭櫧鐧滈鍖婚櫌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tf.net/xljk/1601144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