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年08月07日,星期天
立秋三侯三候寒蝉鸣。
二候白露生,
一候凉风至,
立秋,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
初候,凉风至《礼记》作盲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
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後,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蝉鸣。寒蝉,《尔雅》曰寒螿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
立秋饮食须调整
立秋节气到来,饮食也要与夏季有所不同。注意饮食,才能更好地在季节变换的时候进行养生。
1.不要暴饮暴食
入秋后由于气候宜人,食物丰富,往往进食过多。在秋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建议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鸭肉、泥鳅、鱼、猪瘦肉等,既有清暑热又有补益的作用,可以放心食用。
2.少吃刺激食品
秋天应少吃一些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等。另外,还要避免各种湿热之气积蓄,带有辛香气味的食物,大都有散发的功用,因此提倡吃一些辛香气味的食物,如芹菜。
3.饮食勿过于生冷
秋季天气由热转凉,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变化。饮食特别注意不要过于生冷,寒冷食物容易导致肠胃消化不良,发生各种消化道疾患。
其次,经过一个长夏后,人们的身体消耗都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例如:西瓜、梨、黄瓜等,其性味寒凉,多食可能伤及脾胃,要少吃。
4.应忌过燥的食物
中医养生小常识认为,苦燥之品易伤津耗气。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与秋季燥气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许多慢性呼吸道疾病往往从秋季开始复发或逐渐加重。所以,秋令饮食养生应忌过燥的食物,比如一些煎炸类的食物。
立秋起居,早卧早起
中医上讲,秋三月——阴气始起,早睡早起。所以在起居上宜早卧早起,加强夜里的睡眠时间,正好借此以补偿夏日的睡眠不足。早起时在床上放松四肢闭目养神一会再起床,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立秋过后,天气将逐渐转凉,在居家环境中不宜24小时空调全开,尤其是夜间,尽量少用空调。可趁早晚清凉时分勤开窗户通风,流通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此外,立秋后精神调养应做到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立秋后宜做的3项运动
立秋时节,几场秋雨,气温大大下降,此时,这种凉爽舒怡的天气正是锻炼身体的黄金季节。俗话说:食补不如锻炼,运动永远是健康的不二法则。
跑步跑步能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脏功能,改善脑的血液供应和脑细胞的氧供应,减轻脑动脉硬化,使大脑能正常工作。
爬山立秋后早晚温差大,空气温度随着山坡高度的上升而递减,这时爬山可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处于紧张状态,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另外,爬山对心肺功能的锻炼效果更佳。
羽毛球相比室外运动,这种室内运动让人感觉舒适,它的运动效果也不错。据有关数据显示,一场正规的羽毛球比赛,运动强度要比一场足球赛还要大。建议运动前准备活动,以免受伤。
汗蒸保健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重要的岁时节日,立秋标志着秋天的开始,天气也渐渐的变得凉爽起来,俗话说:秋天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中国大部分气温仍然较高,依旧会有“秋老虎”来犯,因此,立秋养生重在祛暑养肺。
盛夏时人的皮肤湿度和体温较高,大量出汗使水盐代谢失调,胃肠功能减弱。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增加人体过度消耗的能量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补偿。立秋以后,天气渐渐转凉,人体出汗减少,体热的产生和散发以及水盐代谢也及时恢复到原有的平衡状态,因此人体感到舒适,并处于松弛的状态,机体随之会有一种莫名的疲惫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秋乏”。此时,通过适量的运动可有效去除“秋乏”。
这个时候选择汗蒸养生,可以很好地解决秋乏问题,让身体细胞保持活跃状态,另外秋天天气干燥,会使人的皮肤干燥,从而使人的心情容易烦躁,桑乐金理疗房时所释放的远红外光波有改善皮肤微循环的作用,还有起到净化血液,增强血液对细胞的供氧及运送营养的作用,所以可以起到提精神的作用,让工作时干劲十足,并且汗蒸还可以消除疲劳,有助于睡眠,还可以去除心中的不快,使人得到放松。
所以在秋天选择汗蒸,可以非常好的达到祛暑养肺的功效,但秋季汗蒸要注意强度不可太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瞬损,所以在秋季汗蒸的时候应该将汗蒸次数控制在二到三次为宜,初秋时节,一周三次左右,到了深秋,汗蒸次数要适当减少约一周二次为宜,以起到收敛阳气,蓄养阴气的效果。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一般是多少钱北京现在好点的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