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又名绵芪。多年生草本,高5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多年生草本,高50-厘米。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
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
八方本草——黄芪粗提物
原料名称:黄芪饲料原料黄芪粗提物
原料成分:黄芪:含黄芪皂苷等天然植物成分
性状:本品为淡黄色粉末
性能:甘,温;入肺、脾经;
生用固表,托疮生肌;炙用补中提升正气,还有利水消肿之功。
功能用途:
1、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脱毒排脓,敛疮生肌。
2、肺脾气虚、中气下陷,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疮痈难溃,久溃不敛。
应用:
1、固表止汗:本品为补中益气之要药,脾胃虚弱,先伤其肺,肺虚则表不固,补中即所以固表。汗症原因很多,治法也不一样。阳虚自汗,应与助阳药配伍;气虚自汗,宜与补气药同用;治阴虚盗汗,常与滋阴药配伍;若表虚易感风寒者,宜在解表药中配伍黄芪,以鼓舞阳气,培补汗源,促使发汗,此即所谓“黄芪有汗能止,无汉能发”。
2、托疮生肌:用于气血不足所引起的疮疡内陷,或久溃不敛,常与党参、肉桂等配伍;或脓成不溃,可与当归、穿山甲、皂刺等同用,去补气健脾,促使脓疮早溃,肌肉新生和排脓生肌之功。
3、补中益气:用于脾胃虚弱,胃呆纳少,脾虚泄泻等,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的呢过配伍;用于气虚下陷引起的脱肛、子宫脱,久泻不止等症,可与党参、升麻、柴胡同用。
用法用量:本品适用于畜禽;混饲;
猪5~15g,禽1~2g。或拌料1kg拌料-kg。
注:黄芪、党参都为补气之药,但党参补气兼养阴,为守而不走,偏于益气健脾,里虚多用。黄芪补气兼扶阳,为走而不守,表许多用,偏于提升正气。二者合用则补气力更强,本品与附子同用能补气助养,与当归配伍,可补气生血,与白术同用,能补气健脾,与茯苓、白术同用则补气利水。
包装规格:
本品为铝箔复合袋包装,0g/袋、25kg/袋。
注意:
本品易吸潮,开封后尽快使用完,使用时混合均匀。
提示:
1、本品为天然植物原料,不同季节、不用批次原料色泽、气味会有差异,属正常现象,不影响正常使用效果。
2、方剂配伍参考源于:版第二部《兽药典》《兽医中药学》《兽医中草药大全》《中兽医学》等中兽医学名著。
喜欢我,刘云涛北京权威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