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12)
——综合管理手册(11)
8测量、分析和改进/8.2监测和测量/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1.总则对采购产品、过程产品和成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确保产品质量满足规定要求。2.职责(1)综合管理部归口管理产品的监视和测量。(2)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涉及产品的监视和测量。3.工作程序(1)公司建立并保持《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确保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有效实施。(2)在产品实现的适当阶段,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证实产品满足要求。(3)综合管理部组织制定或提供产品接收准则,并按检验规程或检验文件组织对产品质量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4)检验员根据检验文件的要求,对进货、过程产品和最终产品进行检验,分别验证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成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并按规定要求填写相应的检验记录。(5)除非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批准,适用时得到顾客的批准,否则在所有检验验证工作圆满完成之前,不应向顾客放行产品或交付服务。4.支持性文件《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8测量、分析和改进/8.2监测和测量/8.2.5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监视和测量
1.总则通过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绩效的监视和测量,对结果进行评价,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2.职责(1)综合管理部归口管理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监视和测量。(2)各部门负责责任范围内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监视和测量。3.工作程序(1)公司建立并保持《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确保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视和测量的有效实施。(2)综合管理部组织确定绩效监视和测量的项目,可包括:①各项污染物的排放达标情况(如废水、废气、噪声排放、固体废弃物);②能源、资源消耗等环境因素控制的结果(如水、电、煤、原材料的使用);③工作场所有害物质限量达标情况(如粉尘、放射性物质等);④职业病情况;⑤目标和指标完成情况;⑥管理方案、运行过程控制的实施效果;⑦事故、事件等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证据等。(3)对确定的监测项目确定监测点、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检测频次等,这些项目可由本公司检测,也可委托其他机构进行检测。(4)将检测结果与设定的标准或要求对比,当未达到要求时应分析原因并制定整改措施。(5)如果监视和测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绩效需要设备,应按期校准和维护,并保存校准和维护活动及其结果的记录。具体执行《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4.支持性文件(1)《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2)《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8测量、分析和改进/8.2监测和测量/8.2.6合规性评价
1.总则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遵守清况进行评价,确保科研生产与服务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并为持续改进提供契机。2.职责(1)综合管理部归口管理合规性评价。(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合规性评价的实施。3.工作程序(1)公司建立并保持《合规性评价程序》,确保合规性评价的有效实施。(2)合规性评价一般在每次管理评审前进行,当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变化时,应适时地进行。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评价可以一起进行,也可以分别进行。(3)评价方式:①针对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风险,应定期评价其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清况;②对不同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定期评价的频次可依据其影响程度有所不同;③评价的依据为遵守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证据(包括良好或不良的),这些证据可能是定量的或定性的相关证据;④评价证据可通过现场调查、核对支持性文件、记录等方式收集;⑤各部门将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与适用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相关规定进行比较,确定符合程度并上报综合管理部汇总;⑥综合管理部保存定期合规性评价结果的记录;⑦对合规性评价发现的不符合,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进行整改。4.支持性文件(1)《合规性评价程序》。(2)《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8测量、分析和改进/8.3不合格品及事件调查/8.3.1不合格品的控制
1.总则对进货、过程产品和最终产品中的不合格产品进行确定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2.职责(1)综合管理部归口管理不合格品的控制。(2)授权的放行人员负责不合格品的确定、记录、标识、隔离或放行。3.工作程序(1)公司建立并保持《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以确保不合格品控制有效实施。(2)不合格品的控制要求包括以下方面:①明确不合格品的判定、处理的职责;②对质量检验员确认的不合格品,综合管理部配合对其进行标识、隔离和评审;③不合格品处理方式有退货、挑选使用、返工、返修、降级使用、报废、让步接收等;④对不合格品进行返工、返修后,必须重新进行检验,并保存检验结果的证据;⑤当产品不符合规定要求,但不影响使用时,可以办理让步接收,如果合同中有要求时,让步接收需经顾客确认同意;⑥对于已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的不合格品,由相关部门与顾客协商处理的办法,以满足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和顾客合理的要求。(3)应保持不合格品的性质的记录以及随后所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记录,包括所批准的让步的记录。不合格品的记录控制执行《记录控制程序》。4.支持性文件(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2)《记录控制程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