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来了
年《职业病防治法》
宣传周主题来啦!
共创健康中国,共享职业健康
年4月25日~5月1日是第19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对于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是什么,对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使用有哪些误区,小编给你简单梳理~
1.什么是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年5月1日正式实施。根据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等七部法律的决定》第四次修正。
2.职业病的定义
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根据年12月30日修订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它包括十大类,种职业病。
3.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某些职业病具有不可逆性,目前大多数职业病没有特效治疗方法,无法治愈。如尘肺、职业性耳聋等。
职业病具有可预防性,在开展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劳动时,如果实施科学管理,配备良好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完全可以保护劳动者避免职业病。实践证明,只要预防措施得力,职业病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4.职业病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5.劳动者如何诊断职业病
劳动者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本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的,可以向作出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鉴定。
6.职业病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从根本上着手,使劳动者尽可能不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或控制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水平在卫生标准允许限度内。
二级预防,对作业工人实施健康监护、早期发现职业损害,及时处理、有效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三级预防,对已患职业病的患者积极治疗,促进健康。三级预防的关系是:突出一级预防,加强二级预防,做好三级预防。
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使用误区
误区一:我感觉不到…
在没有仪器检测提供客观依据时,我们对周围空气环境的主观认知来自于嗅觉、味觉和视觉。如果没有感觉,往往认为是安全的。但是感觉器官对外界的感知存在局限性,过分相信感觉,会使自己身处险境而不自知。
氧气无色、无嗅、无味,当这种维持生命的气体浓度降到18%以下的时候,生命就会受到威胁,而主观感觉对缺氧窒息不能提供任何预警
误区二:万能的口罩
“我们现在用的纱布口罩便宜而且好用,夏天吸汗、冬天保暖,脏了可以洗,用破了还可以拿回家洗碗。”
而这样“好”的口罩却不具备必要的防尘功能,国家已经禁止使用纱布口罩作为防尘口罩。
误区三:我的身体已经有抵抗力了
有人认为身体会对有毒物质产生免疫,这是荒谬的。接触有害物质后人不会很快就发病,潜伏期很长,如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象尘肺病,发病往往在接尘几年至十几年后。
误区四:我干几年就不干了
合同工往往工作换得勤,一个地方干一、两年就走,来的时候好好的,走的时候也感觉不出什么毛病,但是如果工作中接触了有毒有害物质,慢性中毒或疾病的症状却会在以后的某个时候逐步显现出来。
误区五:买个医生做手术时戴的口罩就行
手术过程要求无菌,外科手术口罩的功能是防止医生呼气或说话产生的飞沫污染手术创面,它的作用是保护患者。这类口罩一般为平面结构,过滤材料也没有经过专门的过滤效率测试,不能用于呼吸防护。另外,呼吸防护还要针对防护的对象,过滤式口罩不产生氧气,不预防缺氧;防尘口罩不防有害气体,防毒口罩不能防尘,遇到有粉尘和有害气体同时存在的情况,务必选择防尘加防毒过滤材料的口罩。
误区六:口罩谁不会戴
多数人都有戴纱布口罩的经验,所以很少人认为戴口罩还有专门的方法,还需要培训。有效的口罩都是立体的结构,目的就是要与脸部取得密合,将呼吸区与外界空气隔离,如果留着大胡子戴口罩就不可能取得密合,如果戴上的口罩四处漏风也不会保护呼吸。
误区七:戴口罩的人有病
日常生活中也有需要呼吸防护的场合,如出现沙尘天气,对花粉过敏等,外出时会有不少人戴口罩,这不是病。
误区八:我用的是进口的,最好的,很保险
世界上没有万能的口罩,任何呼吸防护用品都有其适用性,存在局限性,不能提供%的防护。
呼吸防护用品的适用范围指防护对象,还指适用的有害物浓度,这受到防护方式、过滤材料容量、面罩种类等因素的影响,最后还应考虑使用环境和使用者特点。如果超出防护用品的适用范围使用,就会存在危险。因此,选择呼吸防护用品应遵照专业指导
宣传视频职业危害宣传图片健康南宁疾控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