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在当今中医乱世的重要意义
中医能治急性流行病,中药能"杀"死病毒,也许很多人不会相信,因为在大家的心目中,慢郎中是中医的代名词。中医需要重新定位,重新塑造形象,如同企业二次创业,需要重新定位。由下而上发现定位,上而下推动定位,这是定位的精髓。
中医如何重新定位?定位的点在扶阳。
中医需要复兴,复兴之路在扶阳。扶阳是中医之根,一旦祛病养生,扶阳为纲,中医将焕发二次青春。扶阳急需国家法律、政策层面来推动,医学毕竟是一门系统工程。
扶阳,是生命之本。精气神,人生三宝。生命的本质是精气神。精气神消失,生命死亡。
《黄帝内经·灵枢·天年》: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若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精"哪里来?先天来。
经曰:精者,身之本也。精从先天来。
精藏于哪里?经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那么如何藏?"人亡代革,薪火无传"。
四逆收藏,阴平阳密。
当火神派四逆法大剂扶阳的时候,当扶阳大家大声疾呼"人生立命以火立极"的时候,多少人都嗤之以鼻,火神派是偏法,不是正法。
四逆法温肾纳下,收藏为本,生发为用。扶阳,当然是正法,更是归根复命的大法。
这里有两个大问题。没有收藏会有什么表现?收藏不好的结果是什么?
气虚常年上火,上热下寒,甲亢,高血压,甚至肺结核、脑瘤,大都是不降不收不藏的变证。收藏不好,身体的本就出问题,本出问题,那是大问题,不仅仅是病的问题,更将影响体质、精力、智力、寿命。怪不得卢火神卢铸之先生会发出如此豪言壮语:"附子为药品中最大一个英雄也。以之治人,人健而身轻;以之治国,人和而国泰;以之治天下,而亿万年皆成盛世也。"
可是,很多人大笑之,下士也,不笑不足以为道!更有甚者,用附子将烧干肾水,畏附如砒霜!唉!一声叹息。
中医讲理法方药,法不对,往往是理不清!
道学的守一法和仙学的内丹术,就是研究先天之气如何收藏体内为己所用这一生命课题。
"气"哪里来?精化气。
何谓"子时一阳生"?人在子时藏在水中的先天之精化生出的阳气。
气从精中来!气从水中来。
这里又有两个问题。精如何化气?气又如何生发?
治病立法以火立极!
"桂枝法""四逆法"直指生命本质。几百年来倡导"治病养生,扶阳为纲""治病立法以火消阴",就凭这一点,扶阳大家卢崇汉宗师评一个诺贝尔医学奖真不过份。当然还有一个法,卢崇汉宗师没有说,也是非常核心的法,虽然没有说,但医案中已经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宗师没有说,外人更不能乱说。称呼宗师,一点不过!
精不足,当然气不足:
于是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前列腺、肾衰竭、肾结石、败毒症等病生焉;
气不足,当然生发不足:
于是子宫肌瘤、不孕不育、血漏血崩、阳痿、肝癌、肝胆结石、痛风、帕金森综合症、类风湿、消渴、腰腿痛等病生焉;
生发不足,当然运化不足:
于是糖尿病、胃癌、胰腺癌等病生焉,同时感冒不断,鼻涕不停,过敏出现,湿疹缠绵,一小小心就哮喘,甚至异位性皮炎;
运化不足,当然后天不足:
于是体质下滑,吃饭不香、睡觉不甜、失眠、忧郁,查查没有病,感觉全身都是病,全身不舒服;
后天不足,当然先天更不足:
要么不生病,生病就是大病。经曰:无后天而先天亦不生,无先天而后天不立。
扶阳,生命之本,先后并补。
今生能遇扶阳,三生有幸,何以个"谢"字了之。当然还要感谢刘力红老师和孙永章主任两位,为扶阳的发展功不可没。
"神"哪里来?气化神。
这是更高层次的问题。连气接受不了,那神更加不可思议!经曰: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也许只需知道"心主神明"就够了!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心气不足,于是神就不明,"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
心气不足,于是冠心病等生焉。
心气不足,于是脑力不足,智慧不生,脑中之病生焉
心气不足怎么办?就是补坎益离丹。点燃坎中之火,援木而上,直指人心,一把姜附桂,"一火扶心",神明毕照。"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
精气神,生命之本。治病必求本,本就是精气神。扶阳学派牢牢握住精、气、神,始终握住生命之本。
道家为什么会"生命在我不在天"的豪言壮语?因为道家发现并掌握了生命的奥秘,这个奥秘就是精气神!为什么火神派?源于此!
说道家,其实不是很准确,应该说道学。道家,让人感觉只是一家之言,道家让人联想到是道教。中国道教创立于汉朝,而道学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才能囊括中国文化。
年前,道学就是当时现代所谓的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整个传统文化史就是一部研究生命科学的文化史。
中国古人发现了一个自然规律:万物皆有生命,连石头都有生命。为什么万物皆有生命?因为生命皆有气,通俗地讲万物皆有能量,但"能量"缺乏灵性,因为"气"有灵性,气中有"神"。所以,古人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万物皆由形和气构成,研究阴阳变化的规律而出现《周易》。万物是如何生成的?就有了《道德经》的大道之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黄帝内经》就是"法于阴阳,合于术数"研究人生命的奥秘,破译了生命的本质:精气神和经络。中医者,岐黄之术也,岐黄者,源于道也。
古人通过什么来破译生命奥秘和规律?"象数理气"。
"阴阳""八卦""太极""旋极"就是"象";
"道生一,一生二""河图""洛书""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就是"数";
"天人一理""大道之理"就是"理";
"气"看不见摸不着,通过"象""数""理"来描述,"气"通过内证来破译。
翻开经典,一部研究生命科学的文化史向我们一一呈现。
"天一生水"也好,"道生一"也罢,还是"天人一理",这个"一"到底是什么?
"一"者,在天为先天之气也,在人为先天之精也,即水中金,水中之火。当大家质疑大剂姜附桂之时,我们的扶阳大家卢崇汉先生大呼道:
"人生立命在于以火立极,实际上也就是以阳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实际上就是以温热药消阴。治病的立法与人生的立命是紧扣着的,这里面的渊源很深,可以说整个中医的经典,乃至于传统文化的其它经典都能够作为它的支撑。所以说不是卢门喜用扶阳,喜用姜附,而是立命之需也。"
扶阳,中医之根。扶阳,生命之本。
当我们还在争论扶阳好不好的时候,
日本人,已经把扶阳纳入中医医生的考
核。可怕的日本人!
扶阳,正在攻克世界医学难题!当然,包括禽流感,包括将来一定会出现更厉害的病毒。
白癜风早期怎么治疗北京治白癜风的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