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一年过半酷暑至。大暑在小暑之后,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盛夏的最后辉煌。
《二十四节气解》:“大暑,乃炎热之极也。”大暑正值“三伏天”里,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大暑在十二消息卦里属于遁卦,不管是“遁”,还是“伏”,都有退让的意思。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大暑养生要点1大暑养生,重在养心诗人白居易在《消暑》诗中说: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只要保持内心的淡泊和平和,就可以让清风自来。
大暑时节气候炎热而生机勃发,阳气最为旺盛,阳气外发,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活跃,根据中医四季养生的原则应重在养心。按照中医“天人相应”之说,气候变化会引起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会产生心烦意乱、无精打采、思维紊乱等异常状态,这是“情绪中暑”引起的。现代医学认为,人的神经细胞对夏日气温、气压和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变化高度敏感,高温气候会影响人体的情绪调节功能,继而影响大脑的神经活动和内分泌的激素分泌,于是产生一系列类似“中暑”症状。
一旦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恶心等中暑先兆,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处休息,给病人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高温作业或易中暑人群,为了以防万一,平时也可以适当吃点藿香正气水。
为防“情绪中暑”,一旦火气上来,可以采用心理暗示和“心理纳凉法”等方法调整自己的情绪。首先要做到让心静下来,而听悠扬的音乐、看优美的图画,或钓鱼、打太极拳等缓慢运动,都有利于调节精神、保持心情舒畅。要学会宽容,做到心平气和,遇事尽量冷处理。二是选择一些药食同源,具有清心降火,养心安神的食物如:茯苓、麦冬、菊花、金银花、荷叶、大枣、莲子、百合、小米、冬瓜、苦瓜、西红柿、西瓜、香蕉、苹果等食用。三是要调整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中午应小睡会儿,因睡眠与情绪和免疫力密切相关,睡眠不足则抵抗力差。
2三伏养胃,健脾除湿大暑季节正直三伏天,暑气较重,酷热会导致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严重时有胸闷,恶心,四肢无力等,舌苔常比较黄腻,中医认为舌苔黄腻代表湿热之气较重,中医称之为暑湿证,要清暑利湿,健脾养胃。
“度暑粥”补气消暑。暑天喝些粥能起到生津止渴、清热解暑、调养身体、补充人体水分的功效。医学界公认,粥能补益阴液,生发胃津,健脾胃,补虚损,最宜养人。粥是在相对温度较低、时间较长的情况下熬出来的,可减少对蛋白质、脂肪的分解破坏和维生素的流失,并使一些矿物质能够溶于汤中,使粥更具营养价值。
在大暑节气,典型的“度暑粥”可以选择绿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这些食材都具有补气清暑、健脾养胃的功效,可以帮助市民安度盛夏。药粥则对老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均适宜,大暑喝粥,可以放一些拇指淮山、茯苓等药材,祛湿效果会更好。
大暑气候炎热,人体出汗多,消耗大,所以养生强调要注意补充体力。清淡饮食能防暑,要多吃新鲜蔬菜。蔬菜和瓜果可为人体提供必需的糖类、蛋白质等营养素,还能为人体补充所需的大量维生素。
养生专家提醒,大暑前后饮食应清淡多样化,多食营养丰富的果蔬和蛋白质,并适当食用姜、葱、蒜、醋,既能杀菌防病,又能健脾开胃。
3湿热交蒸,严防中暑大暑时节保养不当很易中暑,其症状常常是全身乏力、头昏心悸胸闷、出虚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遇到这种情况不能慌乱,首先避开闷热环境,转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然后采用各种办法帮助身体散热,补充水分好好休息,再喝点淡盐开水、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但对于严医院治疗。
此外,三伏天湿热交蒸,细菌、病毒繁殖快,皮肤病发病也增多,如湿疹、痒疹、真菌感染等,所以要多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屋内要多通风,坐公交车后要洗手。此节气细菌繁殖极快,易致食物中毒,如出现腹痛,腹泻、脓血便等,要尽快看医生。
4因人而异,安度酷暑老年人要防心脏病,三伏天降雨增多,气压偏低,是心脏病的高发期,老年人尤须注意保护心脏。在此期间要保持精神安静平和,不生气、不发怒。夏季天热,重在养心,所老年人可以多练练琴、棋、书、画等,以使心态清静、心旷神怡。要做好防暑降温,可吃些绿豆汤、绿豆粥等清淡饮食。绿豆汤是传统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虚寒,时常腹泻者,均可放心食用。还有荷叶、西瓜、莲子、冬瓜、薏仁等也具有很好的健脾清热解暑作用,是老年人的夏日食疗佳品。大热天老人运动运动以早晚散步为好,避免消耗过大而出现意外。中午应睡个午觉,以恢复体力。
中青年要预防疲劳过度,三伏天出汗多,消耗大。天热又影响食欲,再加上睡觉晚,起得早,而工作量却不因天热而减少,相对的就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极易出现疲劳过度。故中青年上班族在三伏天要保证每天6~8小时的睡眠,饮食注意营养,早餐要吃好,可吃些鱼、鸡蛋、牛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否则身体入不敷出,影响健康。
儿童要防脾胃病,中医认为儿童为“纯阳”之体,加上大暑季节天气闷热,小孩普遍喜欢吃冷饮,喝冰镇可乐、汽水等。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脾胃功能还不健全,过食冷饮会使胃肠道内温度骤降,局部血液循环减慢,从而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影响胃肠对营养的吸收,严重的还会出现胃痛、腹泻等脾胃疾病,影响生长发育。
适宜“慢”运动,由于大暑前后,温度相对较高,加之南方的天气往往闷热、潮湿。因此,大暑养生首先要避开在闷热天气下的过度劳动,尽量少出门、少活动。为了让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尽量在早晚温度较低的时候进行散步等强度适中的运动。对于年轻人而言,游泳是夏天锻炼身体的首选运动项目。
大暑出出汗,泄出旧病和寒邪俗话说「有钱难买六月泻,泄出旧病和寒邪」,农历六月正是此时。此处的泻,是疏泄、疏通的意思,是指出汗。这句话说的是三伏天要适当出出汗,不要总躲在空调冷气中,错失了人体一年当中排病的最佳时机。
夏三伏极热时,汗要多出,则周身所染风寒湿气,由汗而出,可保一年无病。(石成金《传家宝》)
可见「汗泄」是一种非常好的排病方式,尤其是夏天,暑湿积聚,出汗能把累积的郁热、寒湿排出体外,可以泄除旧疾。
抓住今年最后的出汗机会,否则一旦热邪壅阻不得泄,一过立秋,万物收敛,病气也开始藏匿,再除就要等来年夏天了。
但是出汗也不是越多越好,要「动汗」,不要「静汗」。桑拿房里闷一会出的汗、走几步路或上个楼梯就淋漓的大汗……这些汗叫做「静汗」,对身体而言并没有太大的排病养生作用。
中医提倡的出汗,叫「动汗」,例如运动、劳作、晒背、艾灸、泡脚等,或者吃一些辛温食物让身体主动出汗水。这种出汗能帮助身体气血运行,把体内更深层次的寒和湿排出去。
此时正是一年里最宝贵的「出汗季」,阳虚体寒的人千万不要错过了,主动出汗养生项目安排起来:
1晒背中医认为后背属阳,胸腹属阴。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主要经过背部。晒背,让太阳的阳气和背部的经脉相接,为我们提供强大而充足的能量,将湿性阴邪祛除。
《黄帝内经》说,夏季要「无厌于日」,三伏天晒背,让太阳的阳气和我们背部的督脉相接,相当于利用了自然的阳气,为我们提供强大而充足的能量,
「动为阳,静为阴」,办公室一族,常常一坐一天,容易引起下焦寒湿不化,臀部凉、腿粗等,真的需要好好晒背,扶阳化寒湿。
但是晒背时一定要注意防晒,所以大家要先擦好防晒霜;晒的时候要在室外,而不是隔着玻璃和窗子,晒的时候需要穿衣服,一件浅色薄衫即可。趴在躺椅上晒20~30分钟左右即可,期间还可以喝点莲子芯和菊花泡的水,用来去心火、肝火。
一定要注意的是每个人身体耐受情况不同,有的人晒一会就开始头晕、大汗淋漓、胸闷不适,可能就是中暑了。所以如果要晒背,请一定要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做好晒前晒后的准备。
2泡脚睡前常用艾叶50g煮热水泡脚,然后用手搓热涌泉穴下,有驱寒除湿、引火归元的作用。
泡脚的温度不要太高,稍微有点热就好。出出汗,帮助身体把寒湿排出去。以背部微微发汗为宜,不能泡到大汗淋漓。
3喝姜枣茶夏天这么热,为什么还提倡喝姜枣茶呢?
因为在夏天,我们人体处于开放状态,阳气生发,毛孔张开,非常利于排寒。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里面是心火正盛,这时身体里积聚的寒气,最易被赶出来。
但若是阳气衰弱,里面没有推动之力,就会错过排寒的大好时机。有很多人,体质本来就有些阳气不足,夏天再沉迷在冰镇冷饮里无法自拔,又整日在空调房间里工作,那真是陈寒未去,又添新寒。
往期精彩回顾
小偏方很难找,总有你需要的
喝冷饮、早上洗澡、熬夜??名医眼中的作死指南
中医养生‖常见中医手法治疗颈椎病及腰椎间盘突出症
知道你的身体缺啥不?看这张表就够了!快收藏~
老是腰酸背痛?每天做1次,让你骨骼好、精神好、身体棒!
记忆力越来越差吗?别着急,7个小妙招帮您忙,一学就会!
超强的视力恢复法!
提肛运动
女人提肛紧致、养颜;男人提肛补气、提阳
中医养生‖三七粉有"六不喝",我不信你没中招!(附最全三七粉用法)
红糖加一宝,专治小毛病!错过可就亏大了
男人应该知道的男科常识有哪些?
腰好的人命也硬!腰椎间盘突出的防治保健操教学图解!
科普:上厕所看手机,竟有可能导致这么多疾病!
手淫上瘾怎么办?5招教你戒除
“毛都没长齐,就想啪啪啪?”男人多少岁开始性生活比较好?
什么是早泄?如何正确区分真假早泄?
性爱频率计算器:检验性生活是否健康
早泄、肾虚、前列腺炎之间有什么联系!
专家教你如何调理手淫带来的危害!
阳具变长靠谱吗?还不如来点确实对阴茎增长有帮助的方法呢!
妇科疾病地图!看你在哪里?
月经“鲜血”变“黑血”,是谁弄脏了你的大姨妈?
量大、提前、量少、推后,痛经?“月经不调”该怎么办!
大姨妈之前,胸部胀痛、水肿,究竟怎么回事?
肥胖的根本原因是“肝郁”和“脾虚"(减肥法)
月经量少还推迟?姨妈血都去哪儿了?
女人有没有妇科病,看内裤就知道......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应从哪方面入手?
人体如果达到五级湿寒,命在旦夕!对照一下,你是第几级?
背后长了很多的“小米粒”,里面出来一个硬硬的,知道真相后惊呆了!
人体各部出汗表(夏天出汗的必备参考)
男性养生知识:男人如何预防肾亏?
中医养生‖脾虚是个啥?看嘴知脾虚
中医所说的“气”到底是什么呢?
中医养生‖一杯黄芪水,竟有12种好处
中医养生‖睡姿不对,迟早遭罪!哪种睡觉姿势最好?
入睡难、容易醒、失眠…看看这篇文章吧!今晚或许就能睡好了
中医养生‖你买的中药是真的吗?76种常见中药材、饮片造假手段全揭秘
中医养生‖泡脚的时候加点它,三天逼出体内湿气!
其实,熬夜也没什么“特别”的坏处,只是容易早死!
中医养生‖中医忌口大盘点,你知道多少?
如您对我们有任何意见或问题,都请您在本文底部“写留言”,我们将会根据您的提问做相关编辑和回答。
责任编辑/虫子
※掌柜献温馨◆健康进万家※
|老药铺|——传播中医养生知识,弘扬传统中医文化,养生是一种生活态度,使您和您的家人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拥有健康,享受快乐生活!
老药铺中医养生堂自媒体
想收到更多的相关养生知识吗?请动下手指点击